影像学习19肺吸虫脑病合并脑出血影像

2021-4-3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我国著名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5951583.html
肺吸虫脑病合并脑出血

图释

图1.CT平扫右侧额叶大片状高、低混杂密度病变,边缘欠清;

图2.T2WI示右侧额叶、顶叶及双侧扣带回多发不规则水肿区,右顶叶多个小囊样病变,呈“皂泡样”聚集(箭);

图3.T2WI示右额叶病变周边呈环状短T2信号(箭);

图4.轴面T1WI示右额叶团片状短T1出血灶(箭);

图5.矢状面T1WI右顶叶线条状低信号,即“隧道征”(箭);

图6.治疗后复查CT示右侧额叶线状及环状钙化(箭),局部脑组织萎缩。

1简述

肺吸虫又名并殖吸虫,患者生食或生饮含有肺吸虫囊蚴的淡水虾蟹或污染的溪水后感染,若虫体寄生于脑内即为肺吸虫脑病,占活动性肺吸虫病的10%~20%。肺吸虫脑病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其主要病理改变为虫体在人体脑组织内穿行和定居造成机械性损伤,引起水肿、出血;虫体代谢产物或死亡后分解的异物蛋白引起组织变态反应性炎症;可分为三期,即浸润期、囊肿期和疤痕期。肺吸虫脑病是一种可治愈性疾病,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直接影响愈后,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当CT或MRI检查发现儿童大脑皮层区出血并周围多发不规则水肿时,在排除外伤因素的前提下,应考虑到肺吸虫脑病的可能性。此时若MRI能发现水肿区内的多囊病变及“隧道征”,行增强扫描出现环形强化,便可与肿瘤、血管畸形或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等病变鉴别。但本病的确诊仍须结合临床病史,并行寄生虫免疫试验及病原学诊断。

2影像特点

此病的主要影像表现为脑内单发或多发的囊状或结节状病灶,即虫体寄居的“窟穴”,多个囊肿常聚集呈“皂泡样”,病变多位于一侧大脑半球而小脑、脑干等很少累及,灶周广泛水肿,水肿范围与病灶本身大小不成比例,且形态不规则,占位效应较轻,CT及MRI增强扫描可见环状及小斑絮样强化。本例CT及MRI见右额顶叶大片不规则水肿,且水肿区ADC值增高,说明病变区主要为血管源性水肿。MRI显示右顶叶白质内多个小囊样病变,呈“皂泡样”聚集。病灶区出血被认为是肺吸虫脑病的影像特征之一,出血量的多少因损伤血管的程度而异,若囊壁出血进入囊内则形成脓血混合物,若向外扩散则表现为病变周围脑实质内出血,MRI显示出血较CT敏感,但出血时期不同其信号复杂多变,主要呈短T1、长T2改变,部分可显示短T2信号环。MRI还可显示病变的另一特征,即“隧道征”,表现为“窟穴”之间的管状或小孔洞状长T1、长T2信号,边缘见环状或半环状短T1略高信号出血区和大片炎症反应区,是虫体迁移对脑组织的机械损伤所致。本例右侧顶叶白质内可见线条状长T1、长T2信号,符合“隧道征”表现。本例在抗寄生虫治疗2个月后进入疤痕期,CT表现为病变区水肿消退,可见斑点状、线状或环状钙化,局部脑组织萎缩,以脑内多发环状钙化为其特征。

(原作者:李笃谦,吴坤乾;本网选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cnygtex.com/nxcbby/108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