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观察左脑还是右脑清华教授谈创新思维
2021-5-1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大型白癜风公益援助 http://m.39.net/pf/a_5478879.html
创新发展离不开创新思维,创新涉及因素之多、面临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之广成为激发创新思维的难点所在。虽然在谷歌、百度搜索里可以看到“创新思维”的相关内容,但创新的思维还是一个较新的话题,我们目前对“创新思维”的探索还比较初步。
本文摘编自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清华管理评论》执行主编陈劲教授5月12日《创新思维的演练》的演讲。陈劲教授对“创新思维的三个层面”作了深入分享:一是基于右脑的战略引领思维,二是基于左脑的逻辑寻优思维,三是基于全脑的整合交叉思维。
讲者/陈劲
创新的思维是一个较新的话题,虽然在谷歌、百度搜索里可以看到一些相关解释,但目前对创新思维的探索还是比较初步的。传统的创新思维一般指创造性思维,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还是有区别的。
创新发展离不开创新思维,创新涉及因素之多、面临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之广成为激发创新思维的难点所在。我建议同学们在把课程学好的同时,要学一些学习的理论。我大学第一年特别重要的收获就是看了一本书,叫《学习的学习》,要重视学习的方法论问题,同时我也自学了包括《创造学理论》《阅读的战略》等书,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同学非常聪明但是没有用这种能力提高自己学习的效果,这是非常可惜的,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等课程和相关书籍的学习。
创新思维比较复杂,最近我提出创新思维分成三个方面,一是基于右脑的战略引领思维;二是基于左脑的逻辑寻优思维;三是基于全脑的整合交叉思维。
创新思维的三个方面
来源:陈劲,等,编著.《创新思维》,清华大学出版社,即将出版
一、基于右脑的战略引领思维
大脑的两翼功能
我们要通过战略引领超越欧美,如果没有战略引领态势对于中国创新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首先,大家要重视脑科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的罗杰·斯佩曾把人类大脑中间,连接左脑右脑的神经纤维胼胝体(CorPusCallosom)切开进行研究。其研究程序戏剧化,但研究结果举世闻名。罗杰·斯佩发现大脑原来是由两个自司其职的左脑和右脑所组成的,其研究结果除了使他获得诺贝尔心理学与医学奖,也建立了左脑右脑论(SPlitBrainTheory):左脑专司语言、分析、逻辑、集中和理性等精细的思考;右脑控制非语言图象、直觉、空间、想象力等思考能力。
怎样提高想象力是脑训练里特别重要的,右脑功能开发非常关键。右脑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具有三大功能:一是理解和体验功能。人们不仅通过逻辑思维来进行理解,而且通过想象来进行形象思维。通过形象思维,人们可以超越视听能力的局限性,达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境界。二是资料库的功能。右脑的记忆容量比左脑大得多,如果打个比方的话,右脑相当于电脑的存储器,左脑相当于电脑的运算器,思考时,左脑首先要从右脑中提取资料,然后才能进行思维加工。资料不足,往往会给思维造成困难。如果右脑开发不好,不能提供足够数量的资料,左脑再好,也无法高效率地进行思考。三是创造性想象的功能。人的创造性活动是大脑两半球协同活动的结果,在许多情况下,大脑右半球通过想象提出假设,大脑左半球则通过逻辑分析对假设进行检验、筛选和整合,如此循环反复而产生创造成果,没有右脑参与,人的创造活动是难以完成的。
希望大家重视脑科学的理论学习,这个是非常关键的。曾经有一个笑话,是说剑桥大学的研究生骑车时,导师都会给他发一顶帽子,希望他骑车时不要摔伤大脑,这说明剑桥是非常重视保护学生的大脑的,这对我们是有启发的。
创新思维活动的过程是复杂多样的,它因创造课题的性质、类型、创造者的主客观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主要分成准备、酝酿、豁朗和验证四个阶段。准备阶段,主要是收集有关资料,并通过严密的系统思考来处理资料;酝酿阶段,主体经过不断的反复探索,但仍不能解决问题;在豁朗阶段,经过努力或以“顿俗”形式的突破酝酿,获得新的观念、新的想法;验证阶段,验证、修正,直至形成较完美的观念或物质形态的创造性产品。第一和第四阶段,左脑起着主导的作用;第二和第三阶段,右脑则起主导作用。如果右脑不发达,那酝酿就无法形成,有关的资料收集以及相关的验证就毫无价值。了解左右脑功能的特征,理解右脑是思想解放和思维突破的关键,是非常重要的。
右脑训练之一——设计思维
右脑训练很重要的就是设计思维,这个在斯坦福大学非常流行。斯坦福大学做的创新比较有特色,办的公司也非常强大——从惠普到谷歌都是斯坦福创办的创新型企业,有这样的效果是因为他们非常强调思维训练。斯坦福大学的设计学院非常有名,右脑训练很好的方法就是“designthinking”,斯坦福出版的有关设计思维的书非常多,希望大家在大学时多看一看这类书。美国非常有名的设计公司IDEO的首席执行官蒂姆·布朗曾说,“现在,纯粹以技术为中心的创新观念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难以持续……我们需要的是新的选择——平衡个人和整个社会需求的新产品;应对健康,贫困和教育等全球挑战的新思路;导致重要差异的新策略和使受其影响的每个人参与的目的感。”所以说,必须有设计的思维、创新的思维。
我去斯坦福大学与他们进行交流时收获非常大。什么是设计思维?简单举例,传统的研究者和学生比较擅长左脑思维,比如说“4+4=?”,中国人这方面是非常擅长的,很快就得出结论“等于8”。但是在美国这个训练是没有价值的,他们会询问“8=?+?”。“4+4=?”是左脑训练、逻辑训练;“8=?+?”的答案是无穷的,答案写得多的人创新能力强,这个就是设计创新思维。更强的一个训练中8也是未知的,即“?=?+?”,这对于我们是个挑战,即如何去解答未知的东西。美国著名高校非常注重后面两个训练,而不是前一个,而中国从小学到高等教育都是在训练左脑,这个是非常遗憾的。考试时,我们的老师多以是填空和选择这类题作为试题的重要部分,这种考试毫无意义,完全是左脑训练。我希望我们的老师、同学可以做出创造性的工作,可以解答后面两个问题,这是我在斯坦福大学学习的一个体会。
美国很多学者专门研究设计思维的训练。罗杰·马丁指出设计思维围绕三个关键阶段:灵感、构想和实施。没有灵感和想象,实施就毫无效果,设计思维中获得突出的灵感非常关键。RikkeDam和TeoSiang对设计思维进行了框架设计。
设计思维的框架
资料来源:RikkeDam和TeoSiang,
关于移情,这方面传统科研工作者是比较差的,专注于传统学习的学生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