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常年泛滥成灾,多年前就被列入黑名单

2023-3-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导读:南方常年泛滥成灾,多年前就被列入“黑名单”,如今依旧有人种植

外来物种的危害很大,它们不仅会对本土的生态系统造成迫害,甚至还会对人畜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不管是哪个国家,都会对这些外来物种严防死守,以免它们潜入自己的国家。然而在很早之前,人们对这些外来物种并没有什么概念,因此引入了不少外来物种。

我国也不例外,在上个世纪中叶之前,就有不少外来物种进入了我国,有些是人为引进的,有些是偷偷传播进来的,但无论是哪种,现如今都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甚至还常年泛滥成灾。

水葫芦便是其中之一,它在我国南方地区常年泛滥成灾,早在多年前就被列入了我国的“黑名单”,但如今依旧有人种植。那么这水葫芦有哪些危害?为什么依旧有人种植呢?

“最美观赏植物”

水葫芦是我国民间的俗称,因其植株呈葫芦状而得名。其学名叫做“凤眼蓝”,是雨久花科凤眼蓝属草本植物,原产国是巴西,现已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且被列入了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我国也同样将之列入了“黑名单”当中,认为它是危害最为严重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不过现在认为危害大,可不代表以前这么认为。在年美国博览会上,水葫芦因其花色好看,被誉为“最美观赏植物”。自此之后,水葫芦就被作为观赏植物被广泛引种种植。

我国相对来说引入较晚,有资料记载,我国是于年作为观赏植物引入,30年代时作为禽畜饲料推广种植,后逃逸为野生植物。

由于其无性繁殖速度极快,已广泛分布于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的19个省市,现如今在南方地区常年泛滥成灾。

水葫芦的危害。

在水葫芦的原产国巴西,由于受天敌控制,仅以一种观赏性种群零散分布于水体,但到了别国之后,水葫芦就化生为了“恶魔”。

水葫芦的适应性极强,几乎只要是有水的地方,它就能生长。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繁殖能力极强,比绝大部分外来入侵物种都强好几倍。其繁殖能力主要强在无性繁殖,在除水葫芦时,只要有一点断枝、断叶、断根掉在水里,就能很快重新长成一棵新的水葫芦。

因此,在南方一些多水多河多湖的地区,水葫芦常常会因过度繁殖而泛滥成灾。

而泛滥成灾之后,常常会造成以下几种危害:

其一,阻断航道,影响航运和排泄,给农业、水利、环保造成严重影响。

其二,限制了水体流动,阻碍了阳光,水体没有阳光照射,会使水体中的溶氧量减少,从而造成水生动植物灭绝。有资料记载,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滇池主要水生植物有16种,水生动物68种,但由于当时水葫芦在这里泛滥成灾,到了80年代,16种水生植物已经难觅踪影,68种原生鱼种已有38种濒临灭绝,可见其危害。

其三,影响水体水质,破坏饮水资源。由于限制了水体流动,各种污染源、重金属不能有效清除,使饮水资源被破坏。

其四,为血吸虫和脑炎流感等病菌提供了滋生地,滋生蚊蝇,为蚊子的幼虫提供了呼吸和繁殖的机会。

危害这么大,为何依旧有人种植?

实际上水葫芦是一种具有两面性的植物,虽然危害极大,但价值也不小。

其一,饲用价值。相信很多农村的朋友,在以前的时候肯定捞过水葫芦来喂猪。水葫芦本身的营养很高,适口性也很好,故而全草可作为家禽、家畜的优质饲料,因此有不少农民将其作为饲料种植。

其二,药用价值。水葫芦全株可供药用,在《中华本草》中有记载:“凤眼蓝,淡,凉。清热解暑,利尿消肿,祛风湿。”

其三,食用价值。水葫芦花和嫩叶可以直接食用,其味道清香爽口,并有润肠通便的功效,在东南亚一带就常作为蔬菜。

其四,农用价值。水葫芦对氮、磷、钾、钙等多种元机元素有较强的富集作用,其中对大量元素钾的富集作用尤为突出,可作农田肥料。

其五,环保价值。水葫芦虽然会破坏水体环境,但它又是监测环境污染的良好植物,它可监测水中是否有砷存在,还可净化水中汞、镉、铅等有害物质。故而种植在含有机物较多的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的水体中,能起到很好的净化作用。

总而言之,水葫芦危害虽然十分大,但其用处也不小,因此虽然被列入了外来入侵物种的“黑名单”当中,却依旧被人们所利用。但有2点不得不提,那就是它是一种具有两面性的植物,不宜大面积种植,并且不要了之后,也不要随手丢到其他河流湖泊当中,以免泛滥成灾。

各位朋友,你们那里有水葫芦吗?你是如何看待它的?欢迎留言交流!

转载请注明:
http://www.cnygtex.com/nxcbby/136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