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的一个传统生活习俗,俗称侗家爱鱼

2023-3-3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白癜风为什么会复发 http://pf.39.net/bdfyy/bdfzd/150207/4574892.html

大家好,我是小编,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和风貌之间有很大的差别,今天就由小编来讲一讲侗族的其中一个生活习俗“侗家爱鱼”。不论家常便饭,鱼是三江侗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请客送礼,祭祀祖宗,都离不开鱼,如果缺了它,就感到很不合胃口。因此,大家都常说:“侗不离酸”,也可以说“侗不离鱼”。

“侗家爱养鱼”指喜欢养的是草鱼和鲤鱼。养鱼方法,一是鱼塘里养,一是稻田里养。先说养草鱼,为供应各户养草鱼需要,木地有人专作鱼花(即鱼苗)商贩,每年春季到湖南衡阳贩鱼花回来,先放在鱼塘里饲养。立秋前后,开塘出售小草鱼种。农民买小鱼放在禾田里养,隔年再放进鱼塘里养,采水藻或割草来喂。草鱼一般养三年,每条可重六、七斤,养五年、七年养得好,有每条重十多二十斤的。再说养鲤鱼,这种鱼,几乎家家都养,鱼苗一般是本地自产的。鲤鱼苗有三月苗和七月苗两代。三江晒江的鱼苗是很出名的,他们积累了饲养鱼苗的丰富经验,培育的鱼苗成活率高,长得快。农民养鲤鱼大多放进禾田里养,春天耕种时雨水多,把鱼苗放进水田去,到了秋天后把田水放干,然后把鱼捕获。在田里养的鲤鱼,肉肥而细嫩,味道异常鲜美,鱼儿又可以吃虫吃草,禾鱼两利。

“侗家爱闹鱼”,三江境内溪河纵横,侗族和各族人民素有闹鱼的习惯。秋冬时节,住在溪河沿岸的侗族人民,集群结伴,在一段小河或溪流中,从上游撒下茶帙粉或其他毒鱼草药,使大小鱼被毒昏运,大家就拿捞续下河捞鱼,回家改善生活。闹鱼还可以增强团结,如三江县同乐人把三转寨至蓬叶寨这一节孟江河(约七、八里长)送给晒江人作为闹鱼的河道;晒江人也送一节晒江河道给同乐人闹鱼。每年闹鱼季节,双方互相邀约闹鱼,客方到主方闹鱼的前夜,主方要备酒肉招待客人,第二天才一同闹鱼。但是,闹鱼严重损害了水产资源,现在已逐步改进,改闹鱼为网鱼、钓鱼,以保护和培育水产资源。

“侗家爱捕鱼”,侗家捕鱼的方法,除了与外地相同的撒网、扳网之外,还有两种独特的方法:一是在大河边有河湾的地方,做“鱼围”,用芭芒草围成一两丈见方的鱼围,面向河中的一面开个门口,做一个可以拉动的活门。鱼围做成后,每天在鱼围中撒下一些鱼饵,引诱鱼群进来吃,连喂三、五天,使鱼群习以为常,每夜都到鱼围里来寻食。待鱼进来较多时,把鱼围活门关上,然后用渔网打捞。二是架设“鱼梁”,在河滩下游架设一个鱼梁,鱼顺河水下滩,被推进鱼梁,即可捕捉。

“侗家爱吃鱼”,侗家吃鱼的方法,除了与别的民族相同的煎、蒸、煮之外,最喜欢的方法是酸鱼。还有一种吃法,就是打鱼生。把鱼鳞除去,切成薄片,放酸醋浸透,再拌上酸菜,加上黄豆粉、紫苏、薄荷、香料等各种佐料就可以吃了。后来经过卫生部门宣传,说吃生鱼容易得肝吸虫病,因此现在巳经很少人吃了。第三种吃法是烧鱼,每逢秋收时节,开田取鱼时,侗家喜欢将鱼洗净,除去肠子,放进一些盐,用叶树的叶子或菜叶包好。在田边就地烧火煨熟,用来送响午饭,味道鲜美。或用竹签把鱼串上,在火上烤熟,也非常可口。

侗族人民祭祀祖宗和送礼更要用鱼。孟江河覃姓和韦姓的侗人,每年除夕要用酸醋煮鱼祭祀祖宗,表示除旧更新。七月十四中元节,用一条全鱼来祭祀祖宗。杨姓侗家在大年初六,把鱼、田螺与四种野菜(侗语:六甲、妈、多)用酸水同煮,还要一条全鱼煮粥,在吃晚饭时,祭祀萨堂和祖宗。十月初四过冬节,用鱼冻(用酸水煮鱼,留其冷冻)祭祀祖宗。五月初五,用粽子、腌田螺、干鱼祭祀屈原。龙姓侗人在七月第一个卯日过“吃新节,用新米同鱼煮粥,祭祀祖宗。

婚嫁礼品中,也少不了鱼。侗家在订婚时,男方送给女方的礼物,除了猪肉、酒若干斤之外,还要糍粑二至三团,美团要附酸鱼一条。接亲时,男方送的礼物中,有糯米饭两渲(每筐约五至十斤米)每筐也要附酸鱼两条。新娘回门后,每逢农忙或重大节日,男方去接新媳妇回来参加劳动和过节,女方要备礼物回夫家,礼品是糍粑二三团(美团约五斤米)美团也要附酸鱼二条。农忙过后,新媳妇回娘家,男方必须加倍还礼,如媳妇带回两团糍粑四条酸鱼,则还礼四团糍粑八条酸鱼。

总之小编认为,侗族人民的生活与鱼都有关,可说是“侗不离鱼”。现在大家都在积极保护和培育水产资源,努力搞好渔业生产,尽早致富。

好了,小编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侗族风俗习俗之一“侗家爱鱼”就分享到这里了。对于侗族的生活习俗文化,小编了解得也难免有不够,有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提出来指正,小编将会更加努力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cnygtex.com/nxcbby/138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