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肝被掏空,壁上布满密密麻麻的虫卵,只因

2021-3-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大家好啊,我是贝塔。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还挺吓人的。

这段时间,谢师傅出现食欲不振和乏力,起初还伴有不明原因的轻度腹痛、腹泻。

他一直以为是心情郁闷所致,直到出现了三天的畏寒、发热,医院就诊。

这一检查可把医生和谢师傅都吓坏了,因为超声影像科检查显示:

谢师傅的左肝已经被“掏空”了,变成了一个大脓球,甚至有19cm×18cm×12cm大小。

入院后腹部CT检查发现肝脓肿壁上长了很多肿瘤样的结构,而且壁很厚。看来这个肝脓肿不简单。

医生做了脓球的穿刺引流后,大量的灰白色脓液被顺利引出,但是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后。

却没有发现细菌、真菌、结核和恶性肿瘤的“踪迹”。那谢师傅到底得了什么病呢?

医生又手术将左半肝切除,完整地拿掉了这个迷雾重重的病灶。

谁都没有想到,病理显示脓肿壁上大量的肿瘤样结构竟然是肉芽肿性炎性肿块。

里面甚至还爬满了灯泡状、壳厚的华支睾吸虫虫卵,脓肿内多得数不清,看得人头皮发麻。

华支睾吸虫

又称肝吸虫,是我国感染率最高的寄生虫之一,它可以寄生在人体的肝胆系统,产生毒素和一些分泌物,损伤肝细胞、胆管上皮细胞,引起肝脏反复的炎症、器官衰竭等症状,可能发展为肝硬化,严重时可能导致肝癌。但是谢师傅的体内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虫卵呢?

术后,谢师傅回忆起自己回老家时,买过当地的鱼做了一次酸菜鱼。

“为了追求鲜嫩的口感,鱼片我只用热水氽了几十秒就吃了。”

谢师傅说,他们当地有生吃或半生吃鱼片的习惯,当地人称之为“鱼生”。

看到这儿,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这不就是广东人最喜欢的鱼生吗?

“一旦鱼被肝吸虫感染,吃了生鱼片之后人随即也会感染。”

医院供图

“此虫繁殖力惊人,每次可产到个卵,而且可存活20到30年。”

医生说,如果置之不理,它们不仅会在肝内安家,而且会靠肝“吃”肝。“

医生还表示,不管是哪里的淡水鱼和淡水虾,还有经淡水回游的海鱼都有可能被肝吸虫感染。

可怕!原来“肝吸虫”

竟有这么大的“威力”!

而提起“鱼生”相信广东人都吃过吧,

大家一定要当心了!

千万别因吃鱼生而被感染上肝吸虫病……

虽然比起其他传染病(比如:流感、手足口病等),肝吸虫病现在的确较少听说。

但在珠江三角洲等水网地区并不少见,我们依然要警惕相关感染风险。

鱼生里的寄生虫可跟随宿主20-30年没感觉严重甚至引起肝癌

肝吸虫喜欢“躲在”淡水鱼虾体内,随着人们吃鱼生、未熟透的鱼虾等方式悄悄潜伏进人体。

它们在人的肝胆管内寄生产卵并生产代谢产物,从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堵塞胆管。

同时,它的生命力也很顽强,一旦在宿主体内住下来,可以一直跟随20-30年。

所以...你以为你吃的是美味的生鱼片

其实可能吃下去的是寄生虫!

感染初期,人可能还没什么感觉,因为轻者几乎无症状;

但严重的话会有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营养不良、疲倦乏力、肝区隐痛、肝肿大等临床表现。

晚期可出现肝硬化和腹水,还可并发胆囊炎、胆管炎、胆管阻塞等,甚至引起肝癌。

如果宿主是孩子,还会严重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导致侏儒症。所以,还是不要冒险了!关于吃“鱼生”还有几大误区

误区一:

酱油、芥末等调味料能杀死肝吸虫?不能!

肝吸虫的囊蚴对调味品的抵抗力比较强,调味品短时间内无法起到杀虫功效。专家指出,肝吸虫囊蚴在醋中可存活2小时,在酱油中可存活5小时。

误区二:

喝白酒可以杀虫?不能!

喝白酒不但杀不死肝吸虫,反而会加重对肝脏的负担。

误区三:

与别人共餐时有鱼生,自己不食用鱼生,会感染吗?

有这样的可能性。因为寄生在鱼肉上的肝吸虫囊蚴可污染到筷子,交叉污染到别的热菜。

想躲开“寄生虫”你得这么吃1、至少煮沸5分钟才能吃。不吃生或未煮熟的淡水鱼虾。彻底煮熟方可进食,要保证至少煮沸5分钟以上再动筷子哦~2、严格区分生熟食品用具。切生熟食品所用的刀和砧板要分开,不可混用;盛过生鱼的各种用具要洗刷干净。3、不要用生的食物喂猫狗。不要用生的鱼鳞、鱼内脏、鱼鳃等喂狗、猫,洗鱼的生水也不要喂猪或其他家养动物。4、勤洗手。多注意手部卫生,勤洗手勤消毒!面对这么可怕的寄生虫我们能做的除了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多加注意还可以点赞+“在看”让身边的人也提高警惕!

来源

广州日报杭州交通都市快报广东疾医院

专挑“学生”下手!“新型毒品”皮肤一碰就中招!转发提醒……

5岁女孩每天吃“蛋炒饭”,一个月后被送医抢救,医生:荒谬无知!

娃的小乳牙能派上“大用场”?保存下来,还能救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cnygtex.com/nxcbys/100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