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CT病例图片影像诊断分析
2021-3-2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肝硬化CT病例图片影像诊断分析
男性,54岁,发现乙肝两年,黑便2次,腹胀、乏力1年余。当地胃镜提示食管静脉曲张并出血。
肝脏CT平扫及增强动脉期、门静脉期
肝体积缩小,肝裂增宽,各叶比例失调,左叶增大,右叶缩小,肝内密度尚均匀,增强后动脉期及门静脉期肝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胃底及脾周可见较迂曲的静脉影,门静脉直径约11mm,胆囊萎缩,壁增后;脾大,厚约7cm;肝周及脾周见半月状低密度水样影。
病理:结节性肝硬化正常肝小叶结构完全被破坏,由增生的纤维组织将肝小叶分割包绕成大小不等的肝细胞团,即假小叶,假小叶内肝细胞索排列紊乱,小叶中央静脉缺如、偏位,细胞体积较大,核大染色较深,可见双核肝细胞生。
1、肝癌(弥漫型);2、脂肪肝
肝硬化是由各种原因所致的以肝细胞的变性、坏死、再生、纤维组织增生、肝结构紊乱及血管循环体系改建等为病理特征的慢性肝病。主要由肝炎、血吸虫、酒精中毒等引起。早期无明显不适,中晚期可出现腹水、脾肿大、上消化道出血甚而肝昏迷等临床症状。
早期由于肝细胞水肿,变性和脂肪浸润,肝脏形态可正常或增大,中晚期纤维组织增生,斑痕收缩使肝脏体积缩小,以肝右叶缩小、左叶及尾叶增大为主,肝裂增宽,肝脏轮廓不光滑或凸凹不平;肝脏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再生结节一般呈等密度;同时可伴有脾大、腹水、胸水、门脉高压等继发性改变。增强扫描肝脏强化均匀,肝再生结节部分无强化,部分可强化,且门静脉期、延迟期和肝实质强化一致。
肝硬化上述典型表现CT一般容易诊断。肝硬化再生结节与肝硬化肝癌较难区分,增强特点及肝穿刺活检有利于明确。肝硬化时由于不同程度的局灶性脂肪浸润导致肝脏密度降低,与肝硬化肝癌易混淆,脂肪浸润以叶、段或灶性无界线分布,呈移行性,无周围血管推移、浸润等,增强后无强化可鉴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