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进入小龙虾上市季,吃小龙虾吃寄生虫

2025/1/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端午节将近,南京美食顶流——小龙虾逐渐走俏。近日,南京本地养殖的小龙虾大量进入市场,小龙虾价格进入“舒适区”。

记者走访发现,秦淮区尚书巷街道八宝前街,各家水产售卖店已经开始沿街摆放本地龙虾,价格低至20元一斤。店主张姐表示,5月开始就都是本地龙虾了,周末来选购龙虾的人会比较多。

一盘小龙虾,配上冰镇啤酒,是很多南京人的夏夜首选。但也有人说:“小龙虾里有肺吸虫,会引起咳血、发烧等一系列症状”。这,你还敢吃吗?

什么是肺吸虫病?

肺吸虫病是由并殖吸虫感染导致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并殖吸虫的成虫最早在巴西水獭肺中发现,中国人体感染首例是在年于福建厦门当地人的痰中检查到虫卵。

感染方式

肺吸虫需经3个宿主的替换才能完成发育,分别是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类)、第二中间宿主(淡水蟹和蝲蛄)和终宿主(人和多种肉食类哺乳动物)。肺吸虫需要在前两个宿主体内发育成囊蚴,才能感染人。所以吃螺蛳不会感染肺吸虫,而吃淡水蟹、蝲蛄才可能会感染。

肺吸虫病流行区居民常有生吃或半生吃淡水蟹、蝲蛄的习惯,如腌蟹、醉蟹、烤蝲蛄等。这些烹调方式不能完全杀死其中的囊蚴,是导致感染的主要原因。此外,中间宿主死后,囊蚴脱落水中,生饮含囊蚴的水也可导致感染。

症状

人感染肺吸虫病后,肺吸虫在人体中移行会造成脏器的机械性损伤,因此会出现食欲减退、乏力、发热、腹痛、腹泻等急性期表现;后期当虫体寄生于肺部后,开始出现如咳嗽、胸痛、咳铁锈色痰等肺部损伤的症状。若虫体移行至皮肤可出现皮肤或肌肉的皮下结节,且结节有游走性。

说了那么多,那小龙虾体内有肺吸虫吗?

人感染肺吸虫的主要途径是食入第二中间宿主,淡水蟹类或蝲蛄。蝲蛄学名为东北黑鳌虾,分布在中国辽宁北部、吉林长白山、鸭绿江等水域。

我们通常吃的小龙虾,学名是克氏原鳌虾,与蝲蛄是不同的物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长江以南河沟等水体里,环境适应能力强,对水质要求不高,迄今尚未见其作为第二中间宿主的报告。

但有文献或研究报道在小龙虾体内发现了虫卵或囊蚴。这是为什么呢?

市民食用的小龙虾大多来自人工养殖。相比泥水沟等自然环境,人工养殖的小龙虾相对干净,不过养殖环境不同也会造成小龙虾的差异。比如,水藻类较多或使用饲料养殖的水体,可能导致小龙虾附着杂质较多。而且淡水里面有各种寄生虫,小龙虾可能受到水体中的肺吸虫感染。

所以,如果传播条件具备,不能排除吃小龙虾感染肺吸虫病的风险。

蝲蛄

小龙虾

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预防肺吸虫病?

食用小龙虾应注意:

1.烹饪前要清洗干净。

2.切忌不要生食,烹饪温度要达到℃以上并持续至少10分钟,烧熟煮透。

3.不吃死虾,不吃虾头。

4.注意饮食卫生,不生吃、不喝生水是预防关键。

推荐阅读1、省考试院发布高考温馨提示2、南京拟获中央财政支持!资金用于这些方向→3、注意!孩子注射后频繁生病,多地均出现

转载请注明:
http://www.cnygtex.com/nxcbzd/150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