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肝片吸虫病和绦虫病的防治

2017-10-2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山羊寄生虫病是由寄生在羊体的寄生虫(如原虫、蠕虫、螨、蜱、昆虫等)引起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寄生虫除与羊体争夺营养物质并对羊体的器官组织造成机械性损伤外,有的还排出毒素毒害羊体,使羊营养不良,贫血,消瘦,生产性能下降。严重者引起大批死亡。许多寄生虫在其生话发育史中需要中间宿主,所以,管理好中间宿主也是防治寄生虫病的重要措施。下面简要介绍肝片吸虫病和绦虫病对山羊业危害严重与防治措施。

一、肝片吸虫病

病原及症状:是肝片吸虫寄生于肝脏胆管内引起的慢性或急性炎症性、中毒性、营养障碍性疾病。其中间宿主为椎实螺。病羊多表现为日渐消瘦、毛色无光泽、易脱落、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反刍不正常、粘膜苍白、贫血、黄疸、浮肿等。

防治:①预防。消灭中间宿主椎实螺;每年春、秋2~3次驱虫;粪便发酵杀灭虫卵;不饮用低洼积水;牧场实行轮牧利用。②驱虫与治疗。硫溴酚40~50毫克/千克体重;别丁40~80毫克/千克体重;硝氯酚(拜耳)4~5毫克/千克体重;丙硫咪唑15~25毫克/千克体重。

二、绦虫病

病原及症状:山羊绦虫病是由莫尼次绦虫、曲子宫绦虫、无卵黄腺绦虫寄生于小肠中引起的,幼羊比成羊易感染,其中间宿主为地螨。病羊出现食欲减退、饮水次数增多、下痢与便秘交替出现、皮毛散乱粗糙、消瘦、贫血、水肿等,有的出现咀嚼、转圈、肌肉痉挛、头向后仰等神经症状。在粪便中一般都能见到白色米粒状或面条状虫体节片。

防治:本病应采取综合预防措施,草地实行轮牧,地螨活动旺盛时(雨后,清晨、黄昏)不放牧。羔羊出山放牧30天进行第一次驱虫,隔15大进行第二次驱虫。预防牛、羊相互感染等。治疗:口服驱绦灵50毫克/千克体重;琉双二氯酚40~60毫克/千克体重;吡喹酮15~20毫克/千克体重。

养羊技术服务(同







































白癜风怎么治疗比较好
北京哪里医院看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cnygtex.com/nxcbzd/59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