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丨蜜月吃福寿螺,寄生虫入侵大脑,被迫

2018-6-1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图片来自网络

nbao

这两天豆瓣上的一个帖子火了:某网友今年二月底蜜月旅行,误食福寿螺,导致寄生虫入侵脑部。

怀孕的她做了六次腰部穿刺,扎了近吊瓶,吃了十几盒打虫药,因为药物和激素作用身体变形,被迫进行了药物人流!

很多网友感到十分恐惧:我也吃过福寿螺,会不会也有危险?

其实吃福寿螺感染寄生虫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簋街是北京饮食流行的风向标,年前后,有三种东西火了起来,香辣蟹、小龙虾、福寿螺,很快整个京城都开始吃。

年底,北京出现了一次广州管圆线虫感染事件,数十人中招,有的人也是大脑受损。

罪魁祸首就是福寿螺,那家餐馆叫蜀国演义。

由于发病在吃福寿螺后1-2个月,不少消费者发票、收据等凭证丢失,最终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

事实上,淡水水产携带寄生虫并不稀奇,福寿螺携带寄生虫也很正常。

在自然状态下,蛙、螺、鱼、虾是寄生虫常见的中间宿主,比如大家最熟悉的钉螺和血吸虫的关系。

但造成寄生虫病的关键并不是福寿螺,而是加工方式,主要就是生食或半生食。

比如广东、广西最常见的寄生虫病是肝吸虫病,就是吃淡水鱼生造成的,在顺德特别普遍。

其实寄生虫的生命力是很有限的,怕冷,更怕热,只要充分的加热,没有杀不死的寄生虫,包括虫卵也是。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食品安全五要点”非常明确,其中有一条就是烧熟煮透,这里是指食物中心温度达到70度。

在这个温度下,蛋白质会变性、凝固,寄生虫自然会死掉,死掉的寄生虫.....不就是蛋白质嘛!

当然,福寿螺特殊的结构可能使它更危险。

一方面螺壳坚硬、厚实,螺口有硬的角质盖子,因此汤汁很难进入螺肉。

螺内的螺旋形构造像迷宫一样,不利于热量的传导。

福寿螺的个头本来也比较大,也不太容易烧透。

因此福寿螺不是不能吃,而是要多烧一会儿。

另一个因素可能跟福寿螺的肉质有关,这个螺的肉质比较老,如果煮的时间太长,可能嚼起来都费劲,这也造成餐馆更倾向于少烧一会儿。

此外,生熟分开也是十分重要的,比如共用刀具、案板、容器,都有可能让寄生虫污染凉菜或熟食。

尽管把寄生虫病都赖在福寿螺身上不公平,但它确实不是个好东西。

上世纪80年代左右,人们把福寿螺从南美引进,开始是想作为水产养殖,同时也可以作为其他水产的饲料。

没想到它的繁殖力太强,且缺乏天敌,结果泛滥成灾,在稻田里面吃稻子的根茎,造成减产。

它对生态的破坏也很大,因为本土的一些螺类竞争不过它,它成了不折不扣的入侵物种。

当然,还有一些人士,把它当做放生动物,播撒到祖国大江南北,连杭州西湖、大理洱海都被它占领了。

下图中粉嘟嘟的密集恐惧就是福寿螺的卵,你以后看到了一定要默默走开,因为无论你做出多少努力去消灭它,都是徒劳的...

来源:饮食参考

编辑:刘延正宋漪垚









































中科与白癜风患者心心相印
白癜风可以治疗得好吗

转载请注明:
http://www.cnygtex.com/nxcbzd/71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