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出来的肝吸虫病

2018-11-2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近一段时间感染科门诊来看肝吸虫病的人增加了许多,往往是单位体检抽血发现肝吸虫抗体阳性,或是验大便找到肝吸虫卵来找医生的,仔细查问都有吃“鱼生”的经历。张小姐便是其中的一个,我问她:不怕得肝吸虫病吗?她不好意思的说:我只吃了一次“鱼生”,并且新鲜的鱼肉是用酱料和醋拌过的,味道很鲜,我以为肝吸虫都杀死了呢!

 

 

人们常说吃出病来了,肝吸虫病就是一个吃“鱼生”吃出来的疾病。肝吸虫病是由肝吸虫(医学上叫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体的肝内胆管引起的一种疾病,患者因进食了未煮熟的淡水鱼(虾)而受感染。轻者可暂时无症状,随着寄生在胆管中的肝吸虫繁殖增多,患者出现消化不良、上腹隐痛、肝脏肿大,部分出现胆囊炎、胆道梗阻,少数更发展到肝硬化。

 

 

许多人喜欢吃“鱼生”,珠江三角洲的许多食肆也以“鱼生”鲜美招徕食客,更有人以讹传讹认为用酱料拌过的生鱼片不会感染肝吸虫病。其实寄生在淡水鱼肉中的肝吸虫叫做囊蚴,具有厚厚的壁的囊蚴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实验证明一般的调味品,如酱油、醋都不易杀死在鱼肉中的囊蚴,就是把厚度约2-3mm的鱼片投入90℃热水中,也要经三秒钟才能将囊蚴杀死。因此,吃“鱼生”,吃用酱料拌过的生的鱼片,或者打边炉时生鱼片煮的时间不足,都不能杀死肝吸虫囊蚴,都可能染上肝吸虫病的。

肝吸虫的是怎样传染人的?

1、人或动物进食了含有肝吸虫活囊蚴的淡水鱼虾。

2、人们处理鱼虾的刀、砧板、容器或手都可能沾有囊蚴,如不及时洗净也可发生感染。

3、病狗猫排出的粪便。

感染了肝吸虫病的症状有哪些?

潜伏期为1~2个月。

轻度感染者常无症状,仅在粪便中发现虫卵。

感染较重者多为重复感染,缓慢起病,但非流行区感染者可以急性起病。急性期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消化道症状和过敏反应,包括食欲不振、上腹隐痛与饱胀、肝区隐痛、肝大(尤以左叶肿大为明显)等表现,并有发热、乏力、头晕、失眠、精神不振、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偶可因大量成虫堵塞胆总管而出现胆绞痛及阻塞性黄疸。

慢性期无明显症状者占34.2%,较为常见的有乏力、上腹不适、腹痛、肝区隐痛、头晕等,其次为头痛、失眠、食欲减退、腹泻等。慢性重复感染的严重病例可有肝硬化及门脉高压症,表现为消瘦、贫血、水肿、肝脾大、腹水、黄疸等。严重感染的儿童可出现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障碍,甚至可引起侏儒症。

有些病者在严重感染后1个月左右突发寒战、高热、肝大伴压痛,有轻度黄疸,少数出现脾大,尚可有肺部浸润。数周后急性症状消失而进入慢性期,表现为疲乏、消化不良、肝大伴压痛等。

感染了肝吸虫病的并发症还有这些!

1.华支睾吸虫伴慢性或急性胆囊炎

虫体本身、胆管上皮的损害,容易引起胆道梗阻及细菌感染。在广东珠江三角洲流行区内因胆道疾患住院治疗者合并华支睾吸虫感染率达75%。临床表现为腹痛、胆囊肿大、寒战、发热,大量虫体引起梗阻性黄疸。

2.胆道结石

华支睾吸虫引起的结石多为肝内胆管多发性色素结石,这与虫体多寄生在中小胆管有关。国内一组报告例华支睾吸虫病例中,93例胆结石,占4.20%,对照组结石仅0.31%。

3.胆管炎性狭窄

肝吸虫寄生的胆管发生腺瘤样或息肉状增生,反复发作的胆管炎,胆管壁纤维增厚,导致胆管狭窄梗阻,这种狭窄多见于中等大小的肝内胆管。在对吸虫引起的胆道梗阻行ERCP检查时,发现乳头插管均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良性乳头括约肌狭窄57.2%(8/14例),说明吸虫可以引起胆道远端狭窄。

4.胆管癌

华支睾吸虫感染后胆管癌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感染者,其特点是:①肿瘤包绕的胆管内或与肿瘤相连的胆管内,常可发现华支睾吸虫成虫或虫卵;②组织学检查见胆管周围纤维化,胆管上皮黏液分泌增多,呈腺瘤样增生。一组45例确诊感染者,发现5例胆管癌,1例十二指肠乳头癌。在香港胆管癌的发生也与吸虫感染有密切关系。

5.胰腺炎

成虫阻塞胰管引起。

为了预防肝吸虫病我们一定要注意这些细节!

1、不吃“鱼生”,不吃未煮熟的淡水鱼虾。

2、处理过鱼虾后,要及时洗净手、刀、砧板。

3、厨房里的生、熟厨具一定要分开使用。

4、不要用生的鱼、虾去喂狗、猫。

曾经吃过“鱼生”医院去检查,如果抽血查到肝吸虫抗体阳性,则应留大便反复寻找肝吸虫卵,找到肝吸虫卵便可以确诊肝吸虫病。患上肝吸虫病不要自己买药治疗,医院去找感染科医生,在医生的监控下用药,以防止极少数人出现不良反应。

汇编整理/寰宇医道广州中心

文章/图片来源:网络

谢谢阅读点击上方“







































儿童转移因子口服溶液对白癜风的影响
北京白癜风治疗用什么药

转载请注明:
http://www.cnygtex.com/nxcbzd/77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