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女童反复高烧,只因吃了几只螃蟹he
2019-7-1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秋天是吃蟹的好时节,2岁的女童却因为吃了未熟透的河蟹高烧不退,医院,才查出竟然得了肺吸虫病。
女童反复发烧误以为肺炎
四川一个叫小云的2岁女宝宝,近半年出现反复高烧,最高时,体温飚升到39℃,时常咳嗽,稍一走动就喘。
医院治疗后,她的烧退了,但血液检查报告一直提示:白细胞高、嗜酸性粒细胞急剧增高,达到正常小孩的8倍以上,很可能是寄生虫感染,但接连检测2次,却没发现寄生虫。
4个月前,父母带着小云,医院,医生发现,小云得了肺炎,两侧胸腔都有积液。
住院多日,她不再发烧,胸水也少了。奇怪的是,多次复查血常规,她的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仍明显升高。
吃了2个多月的药,她的病情一直波动。
9月9日,小医院,医生发现她的颈部、腋窝、腹股沟有多个肿大的淋巴结,约蚕豆大。
“有没生吃河鲜?”
医生一再追问,小云的爸爸才想起,今年春节,他带小云回四川老家,到小溪里捞了不少蟹,稍微用开水捞一下,大约七分熟,味道很鲜美,小云吃了不少。
医生推断:四川是肺吸虫病的主要流行区域,小溪里的虾蟹、田螺感染度比较高,可能小云的爸爸没把螃蟹煮熟,小云年纪小,抵抗力弱,才受到感染。
潜伏期可达10多年极易误诊
民间有“生吃螃蟹脚长力气”的说法,前阵子,网上出现了一段美女直播生吃小螃蟹的视频,引起不少人哗然。
真相:
螃蟹属于淡水类食品,是肺吸虫的中间宿主,腌制、醉酿等不能杀死肺吸虫,只有经过℃高温沸水煮透才能杀死。生吃不会长力气,反而极易导致寄生虫病。
在食源性寄生虫病中,肺吸虫病是最常见的一种。
人吃了未经煮熟的带有囊蚴的淡水蟹和蝲蛄、沼虾,或吃了半熟的被囊蚴感染的野生动物肉,或生饮被囊蚴污染的溪水,都可能感染。
它们大部分会爬进肺里,也会在胸腔部位造成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如果继续向上游走钻入大脑,会诱发癫痫等疾病,严重的会引起瘫痪。
这种病起病多缓慢,潜伏期短者仅数天,长者可达10多年。
感染肺吸虫的表现
有人感染后,可能没有明显症状,还有人可能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血痰、胸痛等典型症状,与结核病极为相似,约50%患者会被误诊为肺结核病。
因此,出现类似症状,就诊时要详细说明病史。
不仅如此,感染者排出的痰液和粪便具有传染性。肺吸虫还可能在人体存活6-20年,并产卵,不过不会孵化,必须经过第一、第二宿主才会成虫。
提醒:
处理河鲜水产时,最好将腮处理干净,并煮熟煮透再吃。
不要吃生的或半生不熟的石蟹、蜊蛄、沼虾等,不喝生的溪水,加强动物粪便管理,防止污染水源避免虫卵随雨水冲入溪流污染水源。
幼儿最易感染的寄生虫有哪些?
蛔虫蛔虫病为人体肠道常见寄生虫病。患者可不产生任何症状,但儿童、体弱或营养不良者症状出现机会多。以反复发作的脐周痛较常见。
有时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及便秘。严重感染者,特别是儿童,常可引起营养不良、智能和发育障碍。
该病发生原因是因小儿吞食蛔虫卵所致,感染途径主要是通过污染的手或食入不洁的饮食而致。
若平素小儿脾胃虚弱,饮食不节,素蕴湿热者更易发生本病。
猪肉绦虫猪肉绦虫病和囊虫病。
患者一般也无明显症状,少数有腹部隐痛、消化不良、腹泻、体重减轻等。粪便中发现白色片状物(节片)是最常见的就医原因。
当人误食猪肉绦虫的虫卵,虫卵在人体内发育成幼虫(囊虫),就会患囊虫病。传播途径主要为生的或未煮熟的猪肉,例如受感染的肉包等。
侵入后,肌肉酸痛无力、发胀;寄生于脑部可引起癫痫发作、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肢麻、听力障碍、精神障碍等,寄生于眼的可引起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如何预防宝宝得寄生虫病?
●养成不喝生水,不吃生食和不洁瓜果。
●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
●教育宝宝改掉吃手指、咬指甲的坏习惯。
●不随地大小便。
●托幼机构、学校应定期检查粪便,及早发现寄生虫病儿,以利彻底驱虫。
提醒:
如果怀疑宝宝得了寄生虫病,千万不要自行买药“打虫”,医院进行检查后,由医生进行专业处理。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