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注意中山3岁孩童感染肝吸虫,只因吃
2020-8-1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小榄一名男子
本来要治疗胆梗阻
没想到医生在为他做手术时
竟在其肝内发现大量寄生虫!
医生在术后
给病人留置了一条胆道引流管
住院的9天时间里
每天都能见到
很多瓜子仁般大小的肝吸虫
从鼻胆管里引流出来
足有上百条之多
这不仅仅是个例!
研究人员在中山市开展的
一项社区普查中发现
有18%的居民感染了肝吸虫
而不自知
令人震惊的是
本次普查发现
年龄最小的感染者仅为3岁!
疑食用未煮熟鱼片粥导致感染
肝吸虫病肝吸虫病是由肝吸虫(医学上称为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体肝内胆管所引起的一种疾病,患者因进食未煮熟的淡水鱼虾而受感染,轻者可无症状,重者有消化不良、疲乏、上腹隐痛,肝肿大,少数发展到肝硬化。
本次调查,研究人员总共研究了86名10岁及以下孩子的感染情况。86名孩子中,有两名感染者,最小的感染者仅为3岁。
为什么这么小就感染了肝吸虫?研究人员进行了入户随访,经过跟家长访谈,研究人员推断,可能与儿童食用过未煮熟的鱼片粥、蒸鱼,以及家中砧板刀具生熟不分等因素有关。
(网络图片)
中山水网密布,水产丰富,市民有食用鱼片粥的习惯,而鱼片粥特别讲究鲜美,煮粥师傅往往在粥煮好后,把薄薄的鱼片放进去猛滚几下就关火上桌。
蒸鱼也是各家各户最常做的一道菜。“蒸鱼基本上要蒸够8分钟时间。但平时真没有注意把处理鱼的砧板跟其他砧板区别开,都是一块砧板做到底。”在石岐区民生市场买鱼的梁姨说,知道了肝吸虫感染的情况后,今后会用两块砧板分别处理生、熟食物。“现在我们还带着一个10个月的小孙子,家里不能再冒险。”
朱先生是西区一家酒楼的老板,他提醒说,现在市面上有一种淡水养殖的三文鱼,颜色稍微淡一些,肉也没那么大片,但价格便宜,有些酒楼会采用这种三文鱼给客人食用。“很大一盘才多块钱,卖得很好。”但朱先生认为,这种淡水养殖的三文鱼不太可靠,建议市民注意分辨,尽量不要生食。
医生提醒1.杀死肝吸虫最好的办法就是高温,把鱼肉煮熟煮透,杀死寄生虫。
2.淡水鱼生最好少吃或不要吃。市民外出就餐应选择合格的餐饮店,生鱼片加工后超过1小时或有腐败变质时不要食用。
3.儿童不要吃鱼生,若感染寄生虫,则会有显著的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障碍,甚至可能会患侏儒症。
4.饮食卫生要注意,生熟食存放和切割都要彻底执行生熟分离,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切过生肉、生鱼的砧板要充分清洗。
男性感染率是女性三倍
火炬开发区是中山市确立的两个肝吸虫防治示范区之一。根据该区对马安小区、濠四小区的城乡居民调查结果,肝吸虫感染情况不容忽视。
本次调查将居住6个月以上的城乡居民作为本次监测对象,对象涵盖各年龄段人群,共调查人,发现感染者96人,感染率为18.05%。
显微镜下的肝吸虫。
调查发现,男性跟女性的感染率差别很大。其中,接受调查的名男性中发现69例感染者,感染率为28.93%;接受调查的名女性中,仅有27名感染者,感染率为9.28%。男性感染率约为女性感染率的3倍。
研究人员分析,上述两个社区属于肝吸虫中度流行地区。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感染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以51-60岁人群感染率最高,这可能与男性外出就餐、食用鱼生机会比女性多,以及成人多次感染未经治疗有关。
年中山把肝吸虫病防治作为重要公共卫生工程推动,投入多万元专项资金在全市范围启动肝吸虫病防治。目前全市所有镇区都已经开展防治工作。其中,中山市火炬开发区今年将覆盖7大社区,把36个小区建成肝吸虫病示范区,通过2至3年的综合防治,将肝吸虫病感染率降低40%。
医生提醒研究者发现,上述两个社区的肝吸虫感染者经过治疗后,效果明显。96例感染病例中,有94例同意参与治疗,参与复查例数86例,复查结果转阴79例,治愈率达到91.86%,7例复查阳性病例中,有5例未按要求服药。
“其实,服药时间仅为4天,每天吃两次。这次我们为社区感染者提供的是免费药物,即使自己花钱,也花费不高,不足20元人民币。”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王利兵说,该院开设了全市首个肝吸虫门诊,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到肝吸虫门诊接受诊疗,其中有一部分病人是看了相关资料后,知道吃鱼生容易感染,主动前来接受诊治。
“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能够证明宣教的作用在逐步显现。”王利兵表示,肝吸虫病一旦感觉到症状,就证明较为严重了,需要早期进行干预治疗。另外,服药治疗转阴后,一定要注意不再吃不干净的鱼生、鱼片粥等,防止再次感染。
中山发布编辑部
编辑:黄健斌
美编:郑欣
责编:陈凌茹
执行总编辑:李华炎
编审:朱江
素材来源:广州日报、医院、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