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2016-10-2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1猪蛔虫病

猪蛔虫病流行极为普遍,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1~6月的小猪最易感染,在施用农家肥较多,放养猪和青绿饲料生喂的地方,猪蛔虫的感染率几乎达%。

1.1病原

猪蛔虫是一种大型线虫,其雌虫大。成虫寄生在猪的小肠内,雌虫产卵随猪粪排出体外,在适宜温度、湿度下,经21d左右形成感染性虫卵,猪通过采食、放牧、饮水时吃进感染性虫卵,在肠道孵化出幼虫,幼虫钻进肠壁到肠静脉,随血液到达肝脏,然后经心脏到达肺脏,从支气管移动到咽头,随痰液咽下到小肠,最后在小肠发育长大为成虫。从感染时起到再回到小肠发育为成虫,大约需2~2.5个月。

1.2诊断要点

猪蛔虫对仔猪危害最大,表现为生长受阻,发育不良,严重的成为僵猪。感染严重时还会引起死亡。幼虫侵袭肺脏时,出现咳嗽、呼吸加快、不爱吃食,可发生蛔虫性肺炎。当大量成虫寄生时,病猪生长发育迟缓、瘦弱,常因虫体缠结成团,造成肠阻塞、肠穿孔、肠破裂、导致猪只死亡。蛔虫还常钻入猪肺管、胆管、胃等处引起腹痛。虫体毒素还可引起猪的痉挛、兴奋和麻痹等症状。

1.3防治

治疗药物可用左旋咪唑按猪8~11mg/kg体重或丙硫苯咪唑按猪10~20mg/kg体重,混入少量精料喂服。预防是对饲养的猪只每年至少驱虫2次,同时保持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及其保持猪舍和运动场的清洁,并把猪粪堆积发酵杀死虫卵。

2猪肺线虫病

2.1病原

猪肺线虫病是由猪后圆线虫引起的。感染率在8.1—50%。后圆线虫发育需要中间宿主—蚯蚓。一旦猪吃进了受感染的蚯蚓即被感染。其成虫吸血,刺激支气管粘膜,造成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

2.2诊断要点

猪表现为阵发性咳嗽、呼吸急促、贫血、消瘦,严重时可造成死亡。由于幼虫移行和成虫的吸血,易带进病原菌,常并发流行性感染和病毒性肺炎。

2.3防治

治疗可用左旋咪唑按8mg/kg体重用药,拌在精饲料喂服。预防方法是对发生该病的猪场实行每年2次的猪体驱虫,让猪远离蚯蚓密集的潮朝地,并把猪粪堆肥发酵杀灭虫卵。

3猪旋毛虫病

本病是由旋毛虫寄生于小肠,幼虫寄生于猪的肌肉中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3.1病原

旋毛虫幼虫的幼虫阶段寄生于猪的横纹肌,成虫阶段寄生于猪等宿主的肠管中,该病是严重的人畜共患病。带有旋毛虫的猪肉和狗肉是人旋毛虫的主要感染来源,猪感染的原因多因吞食了带有旋毛虫的碎肉垃圾或鼠、蝇蛆等的尸体。幼虫进入猪小肠经2天发育为性成熟的成虫,交配后雌虫产出的大量幼虫进入淋巴系统,随血液流入周身横纹肌,并在肌纤维膜下逐渐蜷曲,形成包囊,6个月后包囊开始钙化,但幼虫在猪体可保持生活力达11年,此幼虫即成为人或其他动物感染源。

3.2诊断要点

成虫寄生在小肠时可引起肠炎,主要危害最在幼虫侵入横纹肌时,病猪表现体痒,体温升高,肌肉疼痛或僵硬,咀嚼、吞咽和行走困难,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声音嘶哑,眼脸和四肢水肿,但极少数。镜检横纹肌的肌肉可检出旋毛虫。若人吃了带虫的生肉或半生不熟的肉,就会感染旋毛虫病,病人表现虚弱、易疲劳、腹泻、腹痛、呕吐,全身肌肉酸痛,水肿、心肌炎,持续性高热等,造成病人死亡,这是对人健康危害很大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是肉食品卫生检验中的首检项目。

3.3防治

治疗可用丙硫咪唑按15mg/kg体重喂服,1次/d,连喂3周。预防方面应加强肉食品卫生检疫,杜绝食用病猪肉,作焚烧无害化处理;同时改善环境卫生,实行圈外积肥,扑灭鼠害等;禁用未经处理的碎肉垃圾喂猪;严禁人吃生猪肉。

4猪囊虫病

猪囊虫病俗称“米心猪”,是由猪带有绦虫的幼虫即猪囊尾蚴引起的,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幼虫寄生在猪的肌肉里,有时也寄生于脑、眼等器官中。幼虫能寄生在人的肌肉和脑中,引起严重的疾病,最一种危害十分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4.1病原

此病是由寄生在人小肠内的有钩绦的幼虫,猪囊尾蚴寄生于猪体内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猪囊虫大多寄生于猪的横纹肌内,脑、眼及其他脏器也有,约2个月发育成为囊虫,人若吃这种未熟的猪肉,就能感染,囊虫吸附着在人的小肠黏膜上,2~3个月发育为成虫,引起人的囊虫病。

4.2诊断要点

猪患囊虫病时,一般无明显症状,极严重感染的猪可能有营养不良,消瘦,生长受阻,贫血和水肿等症状,如囊虫寄生在隔肌、肋间肌、心肺及咽喉,口腔部肌肉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叫声嘶哑,吞咽困难,寄生在眼部,视力减退,甚至失明;寄生在大脑时,有癫痫症状,或发生急性脑炎而突然死亡。

4.3防治

治疗可用吡喹酮,50mg/kg体重,1次口服,连续3d投药;或口服丙硫苯咪唑,总药量90mg/kg体重,分3次服完,间隔2d服药1次。预防就是加强肉食品卫生的检验,对检出囊虫病的猪肉应严格按国家规定处理。

5猪姜片吸虫病

猪姜片吸虫病是由布氏姜片吸虫寄生于猪和人的小肠,尤其以十二指肠为最多,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吸虫病。

5.1病原

姜片吸虫新鲜虫体肉红色,雌雄同体,虫体长20~70mm,宽8~20mm,外形似姜片。虫卵淡黄色,呈卵圆形,成虫在猪或人的小肠中产卵,卵随粪便排出体外,3~7周孵化出毛蚴,毛蚴在水中游动钻入中间宿主扁卷螺体内,变为胞蚴,而后是雷蚴,发育为尾蚴时,离开螺体,附在水浮莲等水生植物上,成为囊蚴,随水生植物被猪吃后,囊蚴进入消化道,幼虫在小肠内(特别是十二指肠)发育为成虫。

5.2诊断要点

仔猪尤其是5~8月龄猪感染率最高,病猪精神沉郁,低头拱背,消瘦,贫血,食欲减退,腹痛,下痢和浮肿,粪便带有黏液,病后期体温稍升高,最后由于虚脱或肠阻塞,肠套叠,肠破裂而死亡,存活幼猪发育受阻。镜检虫卵即可确诊。

5.3防治

治疗可用硫双二氯粉(别丁)0.1g/kg体重,一次灌服,有一定疗效;吡喹酮30~50mg/kg体重,总量分2次拌入精料喂服,2次/d。预防主要是将病猪的粪便堆积发酵,杀灭虫卵,杜绝传染源;水生植物煮熟杀灭姜片吸虫的囊蚴再饲喂;定期驱虫。

6猪弓形虫病

猪弓形虫病是一种广泛传播,感染多种动物及人,由粪地弓形虫引起的寄生虫病。

6.1病原

猪吃感染性弓形虫卵囊或吃带有弓形虫包囊的动物组织时而被感染;病畜器官的排泄物、分泌物、流产物及病灶中的滋养体一,可通过口、鼻、咽呼吸等黏膜、眼结膜和皮肤创伤感染;还可经过胎盘感染。

6.2症状

3~5个月龄的仔猪得了弓形虫病,多呈急性型,病猪表现为精神沉郁,结膜高度发绀,皮肤上有紫色斑块,体温升高达40~42℃,高热持续7~10d,鼻干燥,鼻孔有浆液性、粘液性或脓性鼻涕流出,呼吸困难,出现咳嗽,气喘和腹式呼吸。病猪初期便秘,排干粪球,粪表面有粘液,有的病猪后期下痢,排水样或浓性恶臭粪便,体表淋巴结肿大,以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最为明显。后期衰竭,卧地不起,病重者于发病一周左右死亡。怀孕母猪可流产、早产或产出发育不全的仔猪或死胎。

6.3防治

治疗可用磺胺类药物有一定疗效。其中以磺胺-6-甲氧嘧啶(SMM)效果较好,30~60mg/kg体重,配成10%溶液给猪皮下注射,第2天用半量,连用3~5d;二甲氧苄氨嘧啶(敌菌净DVD),0.01g/kg体重灌服,2次/d,连用3~5d,首次药量应加倍。预防主要是禁止猫进入猪舍,做好猪舍灭鼠工作,防止猪吃到鼠及其他动物尸体,禁用屠宰废物及碎肉垃圾等饲喂猪。









































哪家治白癜风的医院较好
北京那个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cnygtex.com/nxcbzd/9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