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一眼认出的寄生虫学家
2021-4-2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上世纪60年代,他到北京参加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几年不见的周恩来总理远远叫住他,他快步上前,憨厚地说:“总理,没想到你还能认出我来。”总理紧紧握着他的手,爽朗笑道:“中国有几个寄生虫学家啊?”受到如此礼遇和赞誉的学者正是陈心陶先生。他是中国寄生虫学奠基人之一,在寄生虫研究、消灭寄生虫病,特别在消灭血吸虫病方面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果。陈心陶,宁德市古田县松吉乡(现城西街道)曹洋村人。年,27岁的陈心陶在哈佛大学完成博士学业,专业为“比较病理学”。他旋即回岭南大学任教,担任生物系主任、理科研究所所长,成为彼时中国最年轻的科学家之一。“我学这个寄生虫学,就是为了祖国,学成后就得回国服务。”面对美国学校以优越条件挽留,他说了不。年1月21日,喜庆的婚礼一扫料峭春寒。在福州华南女子学院,陈心陶与该校老师郑慧贞喜结连理,当时,郑已留校工作一年余,但自此这位聪慧能干的女子为了丈夫的事业甘当一辈子家庭妇女。新中国成立初期,血吸虫病是危害中国民众最为严重的寄生虫病。人和哺乳动物只要接触有血吸虫尾蚴(即幼虫)的疫水数秒钟,就可能染上这种病而最终残疾甚至死亡。感染者纷纷出现大肚子的症状,这种病因此被称为“大肚病”,严重者最后皆因肝脾肿大、腹水不治而死亡。当时,长江以南12个省市深受其害,重疫区甚至出现“无人村”。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时任中山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主任的陈心陶临危受命,去解“大肚病”之谜。陈心陶带领学生徐秉锟以及两名省卫生大队工作人员,自带被铺,水陆兼程,前往地处三水、四会两县交界的“六泊草塘”调查。他们晚上“席地破屋鼠为伴”,白天把小艇划进沼泽中“毒河”深处仔细查找,终于在漫水河岸茫茫芦苇下面搜寻到钉螺,破碎钉螺之后检验出日本血吸虫尾蚴,接着又在病人粪便中找到血吸虫卵,“大肚病”的谜团才得以解开。
年,陈心陶在广东曲江观察血吸虫病疫区灭螺效果
经现场调查,陈心陶认为消灭血吸虫病的关键在于消灭中间宿主钉螺。但当时,不少人坚持采用国外惯例,以药物灭螺为主,采用高效农药喷洒。陈心陶认为这种方法耗资大,污染严重。
他用了三年时间做钉螺生态学基础研究,终于开创出“水、垦、种、灭、治、管”六字方针。据陈心陶首批研究生之一李桂云回忆,陈心陶用这种方法,在水网地区结合农田基本建设,改造钉螺滋生环境;在丘陵地区则兴修水利,填旧沟埋螺,开新沟灌溉,用草烧螺,用水淹螺,成为了广东消灭血吸虫的科学“利器”。
陈心陶全家福(摄于年)
年12月9日,广东省进而领先全国宣告消灭了血吸虫病。在省人民政府礼堂举行的庆功会上,为广东消灭血吸虫病立下不朽功勋的陈心陶,被宣布以头号功臣载入史册。年2月15日,陈心陶主编的《中国动物志扁形动物吸虫纲复殖目(一)》,荣获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陈心陶纪念碑-END-
素材
南方日报、《陈心陶百年》、97版《古田县志》
供稿
古田县纪委监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