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医一院首个国家重点学科感染科六十年回顾

2021-6-2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年,我国老一代著名传染病学专家钱悳教授、刘约翰教授、王其南教授、张定医院分迁至重庆,创建重庆医院传染科。在60年建设和发展中获得多项殊荣:中国传染病学首批国家重点学科(全国仅2个)、首批传染病学硕士和博士点、首批抗感染和寄生虫药物临床药理研究基地、西部地区第一个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研究所。在重庆市历次重大传染病及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患者救治中一直担任指导单位。在复杂感染性疾病诊断、重症感染救治、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以及寄生虫病诊治等方面局国内领先水平。建立了感染性疾病、感染危重症、肝病(肝衰竭)和寄生虫病四个亚专科。年均住院三千人,年均门诊六万人,年均急诊近一万人。和20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

发展历程

-开山拓业

年:正式成立重医一院传染科。

年:重医一院成立临床流行病学教研组,主要方向传染病,归传染病科管辖。

96年:传染科建立微生物实验室

年:血防研制成功。

-风雨无阻

年:成立抗生素研究室:开展了硝硫氰胺、硝硫苯酯、阿苯达唑、左旋吡喹酮、氨基糖甙类、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等90余种新药临床及药理研究,部分药物为国家“七五”、“八五”攻关新药。

年:赴渠县开展血吸虫防治。

-厚积薄发

年:中国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点。

年:刘约翰教授被选为传染病学教材第一版副主编,王其南教授为编委。

98年:成为中国第一批博士授予点,陈雅棠教授为我科培养的西南地区首个传染病学博士。

年:评为卫生部首批抗感染和寄生虫药物临床药理研究基地。

年:建立西部地区第一个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研究所。

年:王其南教授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了在瑞典举行的第一届世界爱滋病大会。在中国率先开展艾滋病临床研究。

年:建立西南传染病联盟,主办首届四省五方传染病学术会议。

年:被评为教育部重点学科,成为我国2个传染病学重点学科之一,也是西南地区唯一的一个西医重点学科。

年:四川省传染病学会成立,刘约翰教授任第一任主任委员。

年:新传染病大楼落成。

-继往开来

年:被评为重庆市卫生局“感染病寄生虫病重点实验室”。

年:应用“人工肝”技术治疗肝衰竭,6年期间完成2千人次救治,将肝衰竭病死率下降到40%以下。

3年:收治重庆市第一例SARS病例,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取得显著成绩,获市先进人,校先进4人。

4年:评为国家中医药抗感染临床试验基地。

5年:从5年开始连续2年举办国家Ⅰ类继续教育项目“抗菌药物规范管理及抗菌治疗新进展”。

5年:黄文祥教授作为专家组组长指导重庆市人-猪链球菌感染防治。

6年:被评为国家肝病临床试验基地。

7年:建立P2实验室,为医院开展病原微生物研究提供平台。

8年:黄文祥主任被评为卫生部“全国先进工作者”。

8年:救治22例来自汶川地震灾区气性坏疽病人,创造无截肢,无死亡,无医院感染奇迹。成功救治5.2汶川地震气性坏疽飞行员,重返蓝天。

年:成功救治HN重症甲流孕妇,创四项全国第一。

年:被中国医师协会授予重庆市“脂肪肝诊治中心”。

年:在西部地区率先开展法国最新早期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技术-E成像作。

年:医院影响力感染科专业全国排行第三。

年:成立重庆市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黄文祥教授任首届会长。

年:黄文祥主任担任重庆市H7N9禽流感救治专家组组长。

主要学科带头人

-年

钱悳:我国著名传染病学专家,国家一级教授,第一届全国劳动模范,第四、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任复旦大学上医院院长、重庆医学院院长、重庆医科大学名誉校长、重庆医学会会长、重庆市科协主席。钱悳教授长期从事临床医疗、教学和医学教育工作,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医学专家和医学教育家。钱悳教授年毕业于国立上海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年赴美医院进修。年回国后任上海医学院教授、医院内科主任。年起任上医院副院长、院长。年任上海第一医学院副院长。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支援大西南的决定,奉调重庆医学院。先后担任重庆医学院副院长、院长,重庆医科大学名誉校长。钱悳教授曾任高等医学院校《传染病学》教材及参考书、《医学百科全书》、《实用内科学》、《中华医学杂志》等医学专著和杂志编委,《中华内科杂志》副主编,《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学》、《实用血吸虫病学》等主编。先后发表论文30余篇(部)。

-年

刘约翰:历任上海第一医学院副教授,重庆医学院副教授、教授、血吸虫病研究室主任。英国皇家热带与卫生学会成员,世界卫生组织包虫病顾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医学评议组第一、二届成员,第一届中华传染病寄生虫病学会常委与热带病寄生虫病学组组长,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全国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第三、五、六、七、八届政协委员,四川省第一、二届科技顾问团成员,四川省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科学技术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四川省分会常委,四川省重庆市第八届政协委员,重庆市首届科技顾问团成员,中华医学会重庆分会常委与传染病学会主任委员,重庆医科大学传染病寄生虫病研究所所长。在血吸虫病和包虫病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主编或与他人合编有《实用血吸虫病学》、《实用传染病防治手册》、《寄生虫病化学治疗》等5部著作,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百余篇。

-年

王其南:中国抗感染药物临床研究的大师、传染科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从事传染病科研教学和临床工作60余载,为我国传染病的教学和人才培养作出巨大贡献。王其南教授于年评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年起为博士导师,指导博士和硕士研究生30余人。培养的学生遍布海内外知名医疗科研机构。其研究领域涉及传染病、寄生虫病、医院内感染、抗感染药物的临床药理等方面。数十年来在国内外发表论著余篇等。主编或参编著作7部,有大量译著。获省、部及厅级科技成果奖24项。曾三次去美国康奈尔大学斯隆凯特癌症中心访问。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交流。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在中国开展抗菌药物临床研究研究,部分药物为国家“七五”、“八五”攻关新药。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公开发表论文余篇;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项,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8项,四等奖项,省卫生厅科技进步等奖项,二等奖项,三等奖5项,四等奖3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年

陈雅棠:传染病寄生虫病研究所所长医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性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性学会理事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寄生虫病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和抗寄生虫新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等。共发表论文七十余篇,其中被SCI收录十余篇,主持或参与各级科研课题十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先后获得各级科研成果奖十项(其中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项,三等奖项)。

-2年

肖永红:主任医师,教授,年6月出生,博士。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副所长。年-年,重庆医科大学医学系获学士以及博士学位。年-年:日本第一制药株式会社RD中心研修。年-年:重庆医院传染科,历任医师、教授,科副主任、主任。2年起,任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教授、副所长。擅长抗感染,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复杂泌尿系感染,抗生素规范应用指导。

3年-年

黄文祥:年重庆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年—3年赴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医学院留学。中国医师协会传染病分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临床药理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医师协会感染医师分会会长;重庆中西医学会感染病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市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政府医疗应急专家,重庆市重大传染病首席专家。3年担任感染科主任、在重庆市3年SARS、4年人禽流感、5年人-猪链球菌病、年和年甲型流感、年人感染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作出较大贡献,多次受到嘉奖。5年被评选为重庆市“重点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8年被评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8年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8年获得重庆市青年人才论坛卫生系统演讲一等奖。担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评审专家、《中华肝脏病杂志》执行编委、《中国抗生素杂志》、《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等编委。从事细菌致病性和耐药性相关基因组研究,近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课题共30余项。发表论文0篇,参编专著6部。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30名。

科室现状及发展目标

医疗水平:

在复杂感染性疾病诊断、重症感染救治、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以及寄生虫病诊治等方面局国内领先水平。建立了感染性疾病、感染危重症、肝病(肝衰竭)和寄生虫病四个亚专科。在重庆市历次重大传染病及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患者救治中,担任指导单位、组长单位及专家组主要成员单位,一直在西部地区感染性疾病防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近0年救治患者人数每年以20%速度递增。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达88%以上,无医疗事故发生,患者满意率达98%以上。开设感染科门诊、发热门诊、肠道门诊、脂肪肝门诊等特色专科门诊。年均住院三千人,年均门诊六万人,年均急诊近一万人。

专科特色:

、亚专科发展全面、涵盖全部感染性疾病,包括传染病、非传染感染性疾病、病毒性肝炎、寄生虫病等

2、建立了感染病重症监护病房,配备重症医学专业人员

3、建立感染病科、医院感染病科和临床医院感染防治体系

4、强化细菌检测和耐药研究,指导区域性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

5、建立了先进的病原微生物分子诊断平台

6、脂肪性肝病诊断、治疗和预防

优势特色病种:

、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治疗

2、重症不明原因肺炎的治疗

3、不明原因发热

4、结核性、新隐球菌、化脓性脑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治疗

5、难治性多重耐药菌感染治疗

6、各种深部真菌感染治疗

7、感染性心内膜炎

8、包虫、肺吸虫、原虫等寄生虫病治疗

9、代谢性肝病诊治

0、合并多种并发症的肝硬化、肝衰竭的救治

科研成就:

科室与美国、加拉大、法国等多所医学院校及科研单位建立了联系,长期进行交流与科研合作,拟聘请外国学者来院交流并选派医师出国学习。科室70%的医生都有出国进修经验。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研究所下设抗生素研究室、寄生虫研究室和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分别开展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病研究。承担60多项科研项目,其中国家科技攻关合作项目5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教育部基金2项、人事部科学基金项目3项、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重庆市卫生局重点项目3项。获得国家、省、市级科技成果二、三等奖共计30项。发表论文篇,SCI35篇。

教学和人才培养:

年至年,科室培养博士生、硕士生名,其中医学博士29名,医学硕士名。西南地区第一个博士就诞生在这里,毕业的研究生中仅在北美地区从事科研和博士后工作的多达20余人。他们遍及祖国各地,成为各个工作岗位上的骨干。

发展目标:

继续坚持以传染病和重症感染为核心的学科发展方向。加强肝病(肝衰竭)、多重耐药菌感染、艾滋病和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的临床科研。进一步完善硬件和平台建设,提高重大传染病及新发传染病的防治水平;扩大感染病ICU的规模及重症传染病的综合救治能力。全面提高西部感染性疾病预防和诊治的服务能力;建立以重庆为中心,引领西部,辐射全国的“传染病危重症救治中心”、“感染性疑难疾病会诊中心”和“感染性疾病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为核心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cnygtex.com/nxcbzl/111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