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吸虫病肉芽肿误诊为脑转移瘤1例2
2020-2-2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1病例资料
病人,男性,4I岁。因头晕、头痛伴左下肢间断抽搐2d入院。
入院时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mm,对光反射灵敏;左下肢肌力Ⅳ级,其余肢体肌力正常。头颅CT(外院)示:右顶叶见多发结节样稍高密度影,最大2.0cmx1.5cm.密度不均匀,周围见明显的低密度水肿区,右侧侧脑室后角轻度受压,中线结构居中。
入院后头颅MRI示:右顶叶可见两结节状异常信号,直径分别为1.1cm、1.8cm,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病灶周围见大片状水肿带,右侧侧脑室后角受压;左侧顶枕叶司见多发点状异常信号影,呈等T1稍长T2改变,增强后明显强化,病灶周闱见少许水肿带,中线结构居中(图1)。术前诊断为右顶叶多发占位(转移瘤?)。全麻下行开颅颅内占位性病变切除术,术中B超定位,见病变呈灰黄色,部分质地硬,血供一般。术后病理示肉芽肿性炎伴坏死,可见退变性血吸虫虫卵沉积。再次询问病史,病人原籍为湖南省邵阳市,此地区为为血吸虫疫区。病人5年前有水田作业史。
图1颅内血吸虫病肉芽肿MRI
a.T1wl示右顶叶可见两结节状异常信号,直径分别为1.1cm,1.8cm,呈等低信号;
b.T2wl呈等高信号;
c-e: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强化,周围见大片状水肿带,右侧侧脑室后角受压,左侧顶枕叶可见多发点状异常强化信号
2讨论
颅内血吸虫病是血吸虫卵在脑组织中的异位性损害,发病率低,医院尤其是在非皿吸虫病流行区误诊率较高,临床表现多为颅内压增高症状及局灶性癫痫,其临床表现和CT、MRI影像学表现与颅内占位性病变十分相似。因此.常易误诊为颅内肿瘤等其他颅内病变。本病诊断主要依据以下特征:①病人来自于血吸虫流行区并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②病人之前诊断过血吸虫病病史,血清学免疫检查,如环卵沉淀试验、冻干血细胞间接血凝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阳性;③有颅内压增高表现或癫痫,④吡喹酮治疗有效。目前,颅内血吸虫病的诊断除了根据病史外,主要还要依赖头颅增强MRI,具有特征性表现。
本病易与颅内一些占位性病变混淆,急性期需与脑梗死鉴别,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血清免疫学检查可作出诊断,早期服用吡喹酮后病变可在短期内恢复正常;在慢性期.本病需与脑转移瘤、胶质瘤和结核瘤鉴别。转移瘤多见于老年人,病程短,发展快,颅外肿瘤病史有助本病诊断,多表现为颅内压升高症状,多为灰、白质交界区多发性病灶,呈圆形或卵圆形,体积较小,常呈多发占位,增强后呈明显的环形强化,周围水肿明显。
本文病例误诊为颅内转移瘤主要原因:①本地区为血吸虫非流行区,临床病例较少,容易忽略;②询问病史欠详细,遗漏血吸虫疫水接触史;③未仔细分析头颅MRI增强影像。因此.对来自血吸虫疫区,或有其他部位血吸虫病史的病人,临床出现颅内压增高或癫痫频发,均应考虑本病,应完善血吸虫免疫学检查,并仔细分析头颅MRI影像学表现,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开颅手术。
(文章来源:.4:22;4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吴至武等)
白癜风用什么药治疗北京那治疗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