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内心强大的4种能力

2021-5-1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效果好 http://m.39.net/pf/bdfyy/

作者:Lachel

来源:L先生说(ID:lxianshengmiao)

1

让我们从一个简单的问题开始:压力是一个不好的东西吗?

很多人也许会说:当然,压力会令我们非常难受,最好的情况,是只有动力、没有压力。

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我们可以把压力分为两种:慢性压力和急性压力。

一般情况下,当我们说有害的压力时,一般指的是慢性压力,而急性压力不但无害,反而对我们是有益的。

为什么呢?

因为急性压力的本质,就是对大脑的一种锻炼。

它会给我们的机体发送信号:注意,我们正面临威胁,需要迅速进入应敌状态,从而,促使机体从日常状态中唤醒过来,调整自己,以更好地应对外界威胁。

适度的急性压力,可以帮助我们在日常状态和应敌状态之间来回切换,从而提高大脑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避免我们的大脑生锈,怠于现状。

但一旦这种急性压力超过限度,它就可能转化为慢性压力,这时,机体这种来回切换的能力就会失控,陷入长期的应敌状态,无法抽离出来。

心理学家McEwen的研究发现:当人长期暴露在并不紧急,但是持久的压力下时,大脑的HPA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就会失衡,从而无法抑制激素的释放,使得我们长期处于高唤醒、高警觉的应敌状态。

这就像一台机器,长期以%的速度全力运转,那当然会造成损耗。

那么,为什么急性压力会转变成慢性压力呢?这两者之间的区隔,到底在哪里?

这里面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当你接收到外界威胁的警告时,你能否让自己相信:这个威胁并不可怕,我可以掌控它,我可以应对它。

如果能,那么压力就会消失,你的大脑相当于做了一个健身,使你进入到一个充分热身、充分准备的状态里,更好地应对外界威胁。

反过来,如果你感到我很害怕出现坏的结果我没有办法应对它我不知道它会如何对待我,那么这种压力就会延续,由急性转为慢性,使你时时刻刻承担着巨大的心理负荷,破坏你的精力和思考能力。

事实上,很多人会有一个误解:因为我有能力应对它,所以我才相信我能应对它,所以,我无法应对压力,是因为我缺乏能力。

不是的,这是不对的。

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我相信自己能应对它,所以我才有能力应对它。

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使得我们感受到威胁和压力的,很多时候不是对象本身,而是它所固有的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性,会令我们不断地把它极端化、灾难化,故而,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总是会高估外在的威胁。

而反过来,不确定性最大的天敌是什么?

就是行动。

你每迈出一步,不确定性就会被削减,从而对你的威胁和压力也会减轻。

你会很容易地发现:原来它也不过如此嘛。

这就是两个不同的循环回路:

第一种情况:你感到压力,不敢前进,于是这种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强,产生慢性压力,于是你更加感到恐惧,更加不敢前进……

第二种情况:你迈出一步,减轻了不确定性,于是你发现也不过如此,从而获得反馈和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又支撑你继续迈出下一步,继续削减不确定性,于是,最终把问题解决,抵达新的终点。

这两者最核心的差距,在哪一步呢?

其实就是:我是否相信,我能够应对这个威胁。

正是这一步,决定了压力的转化,也决定了后续的发展。

2

决定这一步的能力,我把它叫做自我掌控能力。

本质上,它指的就是:在自我的力量和外界的刺激中,能否保持一个适度的平衡,始终掌握着生活的自主权。

你会发现,不仅压力,其实生活中很多问题,其本质和根源都是类似的。

比如情绪。

我在以前的文章里讲过情绪是什么,本质上是大脑对你的一种提醒。

当你产生某种情绪时,就意味着大脑在告诉你:你存在某种弱点和缺陷,而现在发生的事情,正好命中了你的弱点,你需要去正视它。

所以,情绪是一个不好的东西吗?

不是的,情绪就像一个警报器,它非常有用。

我们唯一要注意的是:是我们要主动地控制情绪,而不是被情绪所控制。

更好的方式,是像我之前讲过的:把情绪当做一个大脑的顾问,它可以提建议,但决策要你自己来做。

也就是:当接收到情绪的建议时,理解它,听取它,然后告诉它:我知道了,你退下吧,我来处理。

所以,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很多时候体现在哪里?

不是说他可以没有情绪,可以没有压力,没有恐惧……而是说:

当这些信息出现的时候,他可以接受它们,理解它们,但不让它们来干预自己的决策和行为,而是自己决定自己的行动。

这就是自我掌控力。

用一句老话来说,就叫“役物,而非役于物”。

进一步,我们还可以去延伸思考。

现实生活中,整个社会是什么呢?

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台对你灌输各种信息和规训的机器。

它们不断地通过种种方式告诉你:你应该怎么样,做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扮演什么样的社会角色,符合什么样的社会规范。

整个社会需要的是安稳,而不是异类,所以它会想办法把你安排在某一个固定的位置上,告诉你:你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就应该去做对应的事情,挣钱,成家,买房,生子,培养下一代……

它会给你树立一个个小目标,让你盯着它们,去冲刺、攻克,然后奔向下一个小目标,直到你跑到终点,你的人生也到了终点。

而如何实现这些小目标呢?这就需要你努力工作,努力拼搏,努力奋斗,吃苦耐劳,不怕加班……于是,诞生了,,……

为了让你在这个过程中更无需费脑一些,又诞生了信息激励、娱乐激励和圈层激励。

信息激励为你提供动力,让你始终奔走在不努力,就被人抛下的焦虑中;

娱乐激励为你提供休憩,让你沉浸在有人在为我服务的快感中,沉浸在举手之劳的反馈罐头里;

圈层激励为你提供方向,告诉你:你想成为哪种类型的人,就必须打上什么样的标签,消费什么样的产品,过上什么样的生活,做什么样的事情……

这些东西对吗?好吗?合适吗?答案也许是肯定的,也许是否定的。

但这个答案是由谁来评判的呢?只能是由你自己。

我希望,你不要把外界对你的这些灌输和规训,错误地当成自己内心的方向。

你要做什么,你想要什么,应该是由你自己来定义的。

不妨把它们当作一种建议,一种选择,一种可能性,是否采纳,是否按照外界的指引去走,是由你自己决定的。

想象一下:你手中握着一颗按钮,它可以决定你的生活方式,整个外部世界,都在不断地给你传递各种诱惑、引导、指示,想从你手中抢走这颗按钮,按下来,主宰你的行动。

但请记住:一切外部的信息都只是建议,只有你自己,才拥有按下这颗按钮的权利,别人没有,谁都没有。

3

前面讲到,内心强大,很大程度上在于自我掌控,那么这种自我掌控能力,又来自于什么呢?

它显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基于两种基本能力:自我效能,以及自我价值。

自我效能,指的是:我知道自己的行动可以带来什么样的结果,我有充分的信心和动力,通过行动来实现我想要的结果。

自我价值,指的是:我知道自己是有价值的,这种价值不需要通过满足别人的标准、别人的期望来实现。

可以看出,自我价值是根基,我们正是因为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才能够有动力和意愿去采取行动、干预世界。

自尊的本质是什么?

就是自我价值感的认同。

为什么很多人会活在别人的期望中,会很在意别人的看法,甚至会培养出所谓的讨好型人格?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们的价值,必须依附于别人才能存在。

这就是自我价值感的缺失,它相当于把生存的意义,寄托在了他人的身上。

而自我效能则指向行动,它的作用在于让你相信:我是可以通过我的行动,来干预、影响这个世界的。

我碰到一个问题,非常麻烦,那我就动起来,去分解它;

我碰到一个危险,很令人恐惧,那我就动起来,去削减它;

我碰到一个困境,令人手足无措,那我就动起来,去缩小它;

……

充分的自我效能感,能带给你什么呢?

对自己能力边界的清晰认知,你会知道:这件事情是我可以做成的,我对它有充分的自信,并且这种自信是有依据的。

那么,如何提升自我效能感呢?

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是正向的联系。

大脑是非常善于构建联系的,面对挑战的时候,你能够

转载请注明:
http://www.cnygtex.com/nxcbzz/110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