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片吸虫的诊疗技术
2020-6-2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点击下方图片了解:生命源
羊肝片吸虫病又被叫做“肝蛭病”、“掉水腮”,是由肝片吸虫寄生在肝管内而引发的一种寄生虫病,本病多发于夏秋两季,6~9月份为高发季节。当羊吃了附着有肝片吸虫囊蚴的草、料或水而感染,各个品种、性别以及年龄的羊均可被感染,其中羔羊与绵羊发病率、死亡率较高。另外本病常呈地方性流行,在低洼地带或沼泽地带放牧的羊更容易被感染,羊群发病一般较严重。
健康羊一旦被肝片吸虫侵袭,很快便可能瘦的仅剩一把骨头架子,如不能得到有效治疗最后多会因营养衰竭而亡。面对肝片吸虫养羊户千万不可掉以轻心,不然将可能因它而吃大亏,下面小编则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相关防治方案!
鉴别诊断病羊初期往往会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可视黏膜苍白,黄疸以及贫血等症状。而后病羊会逐渐消瘦,被毛变得粗乱、易断,肋骨突出,眼睑、下颌、胸腹部会出现水肿。个别病羊还会出现异食癖(例如吃土、啃墙等),常出现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粪便多呈黑褐色,部分带血。病情严重的羊,一般经过1~2个月便会因病情恶化或营养衰竭而亡,病情轻微的羊,可一直拖到来年春季天气回暖、饲料改善后方可逐步恢复。
病羊粪便用尼龙筛淘洗法或反复沉淀法可检出肝片吸虫的虫卵,虫卵为金黄色的长卵圆形。此外对病羊进行解剖可见肝部萎缩硬化、胆管扩张堵塞,以及清晰可见有虫体与病灶。
根据羊肝片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粪便检查以及解剖检查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判断,最终并不难做出诊断。
防治措施1、药物驱虫
羊肝片吸虫病无论预防还是治疗,都应以药物驱虫为主,因本病季节性非常明显,所以驱虫时间与次数非常关键。急性病例可在9月份幼虫期进行驱虫,慢性病例则可在10月份成虫期进行驱虫。预防可选择2~3月份、10~11月份全群驱虫两次,2~3月份驱虫是减少夏秋放牧时散播病源,10~11月份驱虫则是保护羊群越冬预防冬季发病。肝片吸虫最理想的驱虫药物为硝氯酚,用量为每千克体重3~5毫克,空腹一次内服,每天1次,连用3天。此外肝蛭净、蛭得净、丙硫咪唑、硫双二氯酚等药物,同样可以选择使用。
2、放牧管理
放牧时应选择地势高燥的草场,尽可能避免低洼潮湿、沼泽河道等区域放牧。放牧前应饮足清洁饮水,避免放牧过程中羊只因口渴而饮河道、水坑等容易被肝片吸虫污染的水源。同时放牧羊还应结合补饲,特别在枯草季节,每天定量补饲一些精饲料提高羊只膘情与抵抗力,对预防肝片吸虫同样具有不错的效果。
3、环境卫生
羊舍内的粪污应及时清理,并堆积在指定地点进行发酵,利用粪便发酵过程中所产的热量将虫卵杀死。对于驱虫期间所排的粪污,更应该严格进行处理,以免污染羊舍环境、饲草饲料或饮水等造成羊只再次发病。
胡老师为咱们广大养牛,养羊朋友建立的技术交流群,每天都会在里面讲课!咱们广大牛羊养殖户在群里可以一起交流,一起学习,一起探讨,共同解决养殖中的问题,一起轻轻松松,简简单单把牛羊养好!
加群要求:
一、养牛,养羊专业户。大型养牛,养羊场。散养户为主!
二、加群必须说清楚养牛还是养羊,多少头以及繁殖还是育肥。
三、群里禁止发跟养殖无关的任何东西,广告。一次立刻踢出!
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