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好虫,疾病少一半妙哉
2020-11-1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http://pf.39.net/bdfyy/bdfyw/
驱好虫,疾病少一半!
秋季又双叒叕到了给羊驱虫的最佳时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水草肥美,籽实饱满,营养丰富,天气也变得凉爽宜人,正是羊只抓好秋膘和母羊配种的好时节。然而,秋天由于其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也为寄生虫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和繁殖空间,亦成为羊群各种寄生虫疾病高发的时期。寄生虫侵入羊体内后轻者可出现生长发育受阻、毛色逆乱、干枯等现象,重者可表现为疼痛,极度消瘦,贫血,反复发烧或长时间低烧,颌下水肿等症状。秋季到次年的春季,羊的体质也从强转弱,为了提高羊的自身抵抗力,保证羊群抓膘和安全越冬,保护羊群的健康,入冬前应对羊群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驱虫。11羊螨病病原包括疥螨和痒螨两种。以剧痒、湿疹性皮炎、脱毛、患部逐步向周围扩展和具有高度传染性为特征。传染很快,常造成大批羊消瘦甚至死亡。流行特点(1)主要发生于冬季和秋末春初。当圈舍潮湿、卫生状况差、羊体表湿度较高的时候容易发生。(2)1岁以下羊感染率最髙,达90%以上,死亡率可达80%。诊断要点(1)皮肤增厚,脱毛,并有大量皮屑,从头部开始向全身蔓延。(2)病羊病变处奇痒,常在木桩上、墙角处摩擦,严重者皮肤上出现丘疹、结痂。防治方案(1)保持圈舍清洁干燥。新购入的羊需隔离观察、预防处理后再混入健康羊群。(2)对病羊进行严格隔离和治疗。治疗过的羊在20天内随时观察,如未痊愈,继续治疗。(3)预防:每年夏初秋末各进行一次药浴,同时辅以伊维菌素注射液进行预防。2前后盘吸虫病由多种前后盘吸虫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瘤胃和胆管壁上引起。以淡水螺为中间宿主,主要表现为顽固性腹泻,粪便呈粥样或水样,腥臭,颌下水肿,严重时整个头部、全身水肿。流行特点(1)主要发生于夏秋两季,特别是在洪涝年份。(2)青壮年羊最易感染、发病率高。(3)呈世界性分布,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南方比北方多见,感染强度和感染率均比较高。诊断要点(1)病羊呈顽固性腹泻,粪便呈粥样并有腥臭味。(2)初期消瘦,高度贫血,粘膜苍白,血液稀薄。后期卧地不起,衰竭而死亡。(3)皱胃、肠壁水肿,粘膜表面有出血点或充血区。肝微肿或萎缩,胆囊明显膨大。皱胃、小肠、胆囊、胆管均可发现童虫。防治方案(1)根据情况定期驱虫,最少每年春秋两季各驱虫一次。常年放牧者应至少驱虫三次。(2)对粪便进行发酵处理,灭螺以消灭中间宿主。(3)保持动物饮水和饲料的清洁卫生,不在低洼草地放牧和饮水。(4)可用吡喹酮、阿苯达唑等预防和治疗。3脑多头蚴病又称“转圈病”、“脑包虫病”。由多头带绦虫幼虫寄生于羊的脑或脊髓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人亦可感染,多呈地方性流行,可导致动物死亡,是危害羔羊和犊牛的的一种严重寄生虫病。其成虫是寄生于犬、狼、狐狸(终末宿主)的小肠的多头绦虫,排出的孕节片与虫卵散布于草场,污染饲料、饮水,被羊(中间宿主)吞入体内进入胃肠道,六钩蚴逸出,钻入肠粘膜血管内,而后随血液进入脑脊髓液中,经2~3个月发育成为多头蚴。流行特点(1)多呈地方性流行,死亡率可达%。(2)只要有养犬的习惯,羊群均有可能感染,且一年四季均可感染。诊断要点(1)病初体温升高,类似脑炎或脑膜炎症状。(2)感染后2-7个月出现典型症状,呈现异常运动和异常姿态。(3)病羊多喜离群独处,发呆,不进食,日渐消瘦。防治方案(1)给犬定期驱虫,控制犬绦虫病,驱虫后排出的粪便应深埋。防止犬吃羊、牛脑和脊髓。(2)不让羊采食被犬粪污染过的草。(3)可用吡喹酮进行预防和治疗。4捻转血矛线虫病由捻转血矛线虫寄生在羊的真胃和小肠引起的疾病,该病在我国草地牧区普遍流行,以羊的消瘦、贫血、眼结膜苍白和下颌水肿为特征,并可引起死亡,可给养羊业带来严重损失。流行特点(1)各地均有流行,且多在夏末和早秋发生。感染率可达70%~80%。(2)低湿牧地有利于传播此病,在早晚或小雨后的阴天放牧,羊更易感染。(3)有明显季节性,4~6月为高发期,9~10月为小高发期。诊断要点(1)急性病例多见于3~6月龄的羔羊,会突然死亡。(2)慢性病例多见于成年羊,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消瘦,黏膜苍白,便秘与下痢交替出现,放牧离群。(3)白天活动后颌下水肿加重,等到夜间休息后水肿消退。防治方案(1)一般在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驱虫。(2)避免在低湿牧地放牧,不在清晨、傍晚或雨后放牧,不让羊饮死水、积水,保持饮水卫生,妥善处理粪便。(3)可用伊维菌素治疗。5食道口线虫病由多种食道口线虫的成虫和幼虫寄生于肠腔与肠壁所引起的疾病,多寄生在结肠和盲肠,以持续性腹泻为特征。有些幼虫可在肠壁形成结节,故又称结节线虫病。流行特点(1)主要发生于春季和秋季,主要侵害羔羊和犊牛。(2)清晨、雨后和多雾天气放牧时最易受感染。(3)多因为采食被感染性幼虫污染的青草和饮水而被感染。诊断要点(1)病羊弓腰,后肢僵直,腹痛不安,食欲大减。(2)口腔流水,经常反胃吐草,吐出绿色粪水。(3)严重时可引起持续性腹泻,粪便暗绿色,有大量粘液,有时带血,用止泻药无效。(4)剖检见肠壁上有大小不一的结节,结节内含绿色脓汁,用手触摸时手感硬。防治方案(1)一般在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驱虫。(2)避免在低湿牧地放牧,不在清晨、傍晚或雨后放牧,不让羊饮死水、积水,保持饮水卫生,妥善处理粪便。(3)可用伊维菌素治疗。驱虫药的选择目前,羊的寄生虫病已经成为养羊业中最常见、最多发的疾病之一。它不仅影响家畜的生长发育,降低饲料利用率,使家畜生长性能降低,还可造成比一些传染病更大的经济损失,同时由于寄生虫可导致羊只抵抗力下降,更易引发其他传染性疾病,严重的威胁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常见的驱虫方法有三种,一是体内驱虫,可以通过口服或注射药物驱除羊体内的胃肠道蠕虫(线虫、吸虫和绦虫);二是体外驱虫,可以通过涂抹、口服、注射药物的方法来防治体表的螨、蜱、虱等寄生虫;三是体内外驱虫,主要是利用口服或注射药物后防治体内外寄生虫。为了获得最佳的驱虫效果,在药物选择和应用上应遵循广谱、高效、低毒的原则。预防性驱虫我们更多的应选择广谱药物,可以用三种以上药物交叉使用,而治疗性驱虫建议使用针对性药物,实在搞不清是什么类型寄生虫感染时,可以直接用广谱驱虫药。因此,治疗和预防,针对治疗和广谱驱虫应配合进行。几点注意事项1、驱虫应针对于健康羊只,对于病羊应治愈疾病后再驱虫;2、应严格按照推荐剂量使用;3、妊娠母羊可在产前1个月驱虫1次,不仅能驱除母羊体内外寄生虫,并可减少寄生虫对幼羔的感染,可酌情减量给药;4、驱虫时应先进行小群试验,无不良反应后再大群驱虫;5、驱虫后应密切观察羊的情况,看是否有中毒反应,尤其是大规模驱虫及药浴时更应注意,一旦出现中毒反应,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6、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羊的免疫力和抗病力,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不饮死水及污染的水,及时做好消毒工作,放牧的羊驱虫后应留圈3~5天,将排出的粪便堆积发酵,如有条件可对粪便中的虫卵进行监测。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临走点下方“好看”留个手印证明来过!点右上角按钮选择“分享到朋友圈”,你的支持是我的动力!24小时在线服务,只为您动物健康庆峰老师?:通知: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生命源活菌+草药坊!↓↓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