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阿尔兹海默症创新药获批,浙江三家

2020-5-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有种疾病,能够慢慢“擦除”记忆,让人变得喜怒无常、无知无识,最后生活无法自理。那就是阿尔茨海默病,世界公认“最没有尊严的疾病”。由于它发病机制复杂,病程时间长,治愈难度大,是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之后老年人致残致死的第三大疾病。目前全球约有万阿尔兹海默病患者,其中中国患者约占20%,但临床用于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的药物,只有寥寥几款。

  11月2日,首个靶向脑肠轴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新药——“九期一”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批,获得上市许可。这款我国原创的药物,结束该领域全球17年无新药上市历史,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

  “九期一”是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耿美玉领导研究团队,坚持22年,在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单位接续努力下研发成功的。

耿美玉(前排左一)联合团队部分成员   

  得知这一消息,相关话题一度冲上微博热搜,不少网友为科学家们刷屏点赞:

  还有网友感慨,这对患者来说就是福音!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耿美玉

也没有想到一定能做成一个药,但是希望能够积极地探索,哪怕是失败也要去做。

“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陈凯先

“九期一”展示了中国科学家原始创新的这种贡献,对这个药的作用机理,这些方面都突破了国际上以往的认识,也是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在新药研究中间所取得的一个重大的标志性成果,也标志着我们国家新药研究的水平,有了一个新的发展和提升。

临床实验效果显著

  共有例受试者参加了“九期一”的1、2、3期临床试验研究,其中3期临床试验在全国34医院开展,共完成了例受试者的服药观察。结果表明,“九期一”可以明显改善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耿美玉

这个药不同于我们现在的小分子化学药跟我们的大分子的抗体药,它是一个寡糖分子。我们这个药物能够通过入血、入肠、入脑,三位一体的方式,发挥抗老年痴呆的作用,我们也基于此提出了老年痴呆的脑病脑治、脑病肠治、脑病体治的新的整体的治疗模式。

医院参与临床实验

  浙大一院和医院参与了这种新药的临床试验。

  年4月24日,浙大一院神经内科启动“九期一”的临床试验,最终筛选了11例患者,直到年5月31日最后一例病人出组,负责试验的医生介绍,参与的病人要经过严格筛选。

浙大一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彭国平

标准是患者年龄在55岁到85岁之间,性别不限,要有一定的文化程度,能配合我们认知量表的评估,病情要在一年以上。

  浙江大学医院参与的临床试验时间更长,从年到年,他们参与了“九期一”二、三期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完成近60例的入住病人测试,在该药的样本库中占据比例较大。据医生介绍,这60多例病人都是采用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其中30例左右病人服用的药物,其他的则是安慰剂,从而让试验更加客观、有参照性。

浙江大学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

陈炜

一天吃两次,每次吃三片,二期主要是探索剂量,看哪个剂量对病人副反应最少,三期就是根据二期定下来的剂量,现在是按照三片一天两次的治疗方法,将来上市以后也是这样。

  两位医生说,这种药物从他们参与的试验来看,没有其他副作用,最终的具体效果,要根据全部的数据统计来得出。

  新药给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带来了曙光,不过专家们介绍,这种疾病最好的措施还是要做好预防。

浙大一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彭国平

控制它的危险因素,包括像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还有就是加强体育锻炼,包括听力的改善、抑郁的控制,情绪的调节。

浙江大学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

陈炜

第一是要重视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控,这个肯定是有用的,第二个是一个好的睡眠是非常重要的,第三个就是要有良好的情绪。

新药今年年内将上市

  据了解,“九期一”将于今年年内投放市场,国家药监局要求申请人上市后,继续进行药理机制方面的研究和长期安全性有效性研究,完善寡糖的分析方法,按时提交有关试验数据。

来源

新闻深一度记者

周菁吕博张宏业责编

孙宇编辑

刘卫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cnygtex.com/nxzbyf/86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