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杰骐骥苏德隆教授简介

2021-6-2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河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91015/7538645.html

苏德隆(年~年),男,南京市人,汉族。公共卫生学家、医学教育家和医学思想家,我国预防医学界唯一的一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我国流行病学奠基人之一。

年4月苏德隆教授加入九三学社,年和年分别当选九三学社上海分社第九、十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年苏德隆教授任第四届上海市政协委员,年、年任第五、第六届上海市政协常务委员。年3月,73岁的苏德隆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年1月任上海第一医学院副院长。

苏德隆年出生于一个世居南京的基督教城市贫民家庭,他从小聪慧过人,5岁入私塾,7岁入小学,小学三年级即开始自学英文,四年级开始用英文写日记。由于家庭的贫困,靠奖学金免费上完小学。后至食宿费用均免的贵格会办的江苏六合县益智中学读书,他的成绩每学期总是第一。中学毕业后,他与弟妹们相继失学,在家帮父母挑水、烧饭、摆小摊。但即使在最困难的条件下,他也不忘学习,依旧日夜苦读。

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医预科修学3年,后转入国立上海医学院,靠奖学金读完八年医科,年以第一名成绩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年留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获公共卫生硕士学位,年在英国牛津大学病理学院师从医学泰斗、青霉素发明人之一H.W.Florey院士研究细菌抗生素,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世界首度发现并分离了一种具有强力抗菌作用的抗生素,命名为微球菌素Micrococcin。毕业后获医学哲学博士学位,并被接受为英国皇家统计学会、微生物学会会员。

苏德隆历任国立上海医学院微生物科主任、公共卫生科主任、上海第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兼卫生系主任、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预防医学研究所所长)、上海第一医学院副院长。

任上海市血吸虫病防治委员会副秘书长、华东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委员、全国血吸虫病防治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委员、全国血吸虫病防治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任中华医学会流行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国际流行病学学会名誉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预防医学专业组成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霍乱专题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理事会名誉顾问。

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高等医药院校卫生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国务院第一届学科评议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组)成员。

任《中华医学杂志》、《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编委、《辞海》卫生学部分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流行病学部分副主编等职。

苏德隆从事预防医学教育和公共卫生工作50余年。早在年就加入“中华自然科学社”,年加入中华医学会并参与了《科学世界》创刊,从学生时代他就笔耕不辍,立志科普报国,发表了数十万字的科普文章和论文。年毕业留校后,受校长颜福庆的委派创办颛桥卫生所,并受陶行知、黄炎培和钮永建等之邀,担任沪郊农村协进会卫生主任,到三位先生各自在在农村开办的宝山大场余庆桥的“山海工学团”、赵家塘乡村实验学校、马桥乡俞塘民众教育馆义务行医,并为学生和老师们讲卫生课,讲急救和疾病处理常识,开展生活教育运动,在此期间作了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和其他科研工作。

苏德隆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就取得了很多公共卫生领域和流行病学的研究成果,多篇论文在海内外中英文杂志发表,年受聘为专家,义务“中央规划局”编制抗战胜利后全国卫生设施的计划方案。“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苏德隆担任上海联合防疫委员会(由红十字会委中华医学会办理)巡回清洁队主任,为各收容所难民诊疗并灭虱,发明了“折叠式干热灭虱器“。后应召奔赴内地,任卫生署医疗防疫总队队部医务主任及第一大队大队长,负责近前方及沿交通干线的难民防疫工作,辗转武汉、衡阳、长沙、重庆、贵阳、桂林等地对难民及城市居民进行天花、霍乱、伤寒、痢疾等急性传染病及虱患的防疫和调查研究工作;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组织力量扑灭了长沙、衡阳和桂林一带的霍乱流行。在广西宾阳地区看到血吸虫病的危害,开始了血吸虫病的调查和钉螺生态学的研究。同时担任贵阳卫生人员训练所教育主任,负责战时卫生员的培训工作,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预防医学人员,开创了预防医学教育的范例。

年冬获得牛津大学医学哲学博士的他,毅然放弃国外优厚的生活工作环境,在解放前夕返回祖国。

新中国成立后,苏德隆主动投身到“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行列中,足迹遍布我国南方13个省市血吸虫病的重灾区。通过对收集到的原始资料加以整理分析,撰写成有价值的科学论文百余篇。年夏天,毛主席来沪接见科学家,他坦诚地向毛主席提出:农业发展纲要中规定7年消灭血吸虫病是难以实现的。他的耿直而又实事求是的品德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年,苏德隆运用统计学原理发表了理论性论文《钉螺的负二项分布》的数学模型,阐明钉螺的分布、成因的特征,使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阐述钉螺生态分布规律的学者。他首创“地域性防治血吸虫”的理论,对我国控制血吸虫病起了重大作用。

“文革”期间,在作为”反动学术权威“被批斗打倒的情况下,他利用一切机会和时间,发明了防御血吸虫病感染的“防蚴笔”、”防蚴衣“获全国医学科学大会奖。他坚持防治结合、预防为主,既治疗又灭螺的综合措施,在安徽贵池设点与美国洛氏基金会健康科学部主任、国际血吸虫病权威Warren博士打擂台,经跟踪对比研究,苏德隆主张的综合并举的措施使群体感染率和钉螺密度急剧下降,连续两年未查到被感染的钉螺,实验据此提前结束。年在全国血吸虫病防治研究会上,他宣读了《中国血吸虫病生态学》论文,得到高度评价。年11月,上海市宣布消灭血吸虫病,为表彰苏德隆在血防战线上的贡献,授予他血防战线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并追记大功一次。

20世纪60年代副霍乱在我国流行,通过研究,他提出了上海副霍乱地方性的理论,和副霍乱可能已在当地越冬和生根的假说,并在实际工作中指导着副霍乱菌越冬和变异的研究。

年夏天,上海突发急性皮炎流行,数十万人发病。他亲率调查队奔赴现场,并在自己身上做实验,研究证明寄生在树上的桑毛虫是此次皮炎流行的病源。桑毛虫皮炎病因查明后,流行得到根本解决。“桑毛虫皮炎”这一名词从此载入现代医学史册。年他赴英国剑桥大学宣读桑毛虫皮炎的论文,受到高度评价,被认为是流行病学研究的一个范例。年该论文发表于英国《流行病学与社会医学杂志》。

70年代初,苏德隆开始研究江苏启东县肝癌高发的原因。首次提出肝癌与饮水污染有关,从而建议凿井、改饮深井水。年他发表的《饮水与肝癌》论文举世瞩目,英国《柳叶刀》杂志为之发表述评。

苏德隆教授是中华流行病学学会首任主任委员,在他的发起奔走下,年7月中华医学会成立全国流行病学会。他提出了肝癌病因同饮水污染有关的科学理论;探索了上海副霍乱地方性的理论和控制办法;是世界上确定桑毛虫皮炎病因的第一人;他重视慢性病流行病学及其防治,为我国建立起了一整套多学科方法并举的流行病学研究与实践的理论体系。他勇于变革创新,主持上海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工作40年,将创始之初只有几个人的小科室,壮大发展成为具有多个国内领先研究团队,研究人员达人的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公共卫生学院。

年4月3日,苏德隆因遭突发车祸,经抢救无效不幸于当天下午与世长辞。目前发现他一生发表的论文有篇,主编教材和讲义15部,主(副主)编参考书9部,参编(译)参考书1部,包括了他在英国、美国、俄国、印度等医学科学杂志上所发表的文章。除年与赖斗岩合著的师范学校教科书《卫生》两度经教育部审定两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外,还三次主编《流行病学》等卫生专业全国统编教材。他指导、培养了三千名学生、硕士、博士研究生、进修生。他认为预防医学教育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下水游泳”是他培养学生的基本理念,即在导师指导下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他带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亲自奔赴疾病流行区现场调查,将疾病防治、科研与教育工作紧密结合,为我国培养了整整一代预防医学的领军人物,培养、指导的学生遍布全国。

让我们一起探寻历史,追寻先贤的足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cnygtex.com/nxcbby/111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