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的生鱼片要少吃,小心暗藏的寄生虫风险
2020-9-1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这三种食物
可能含有大量寄生虫
不少地区都有吃淡水生鱼片的饮食习惯,生鱼片配上蘸料,是不少人眼中的美味。可实际上,生鱼片虽然美味,却可能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隐患,比如寄生虫。
图片来源于pixabay
1
生鱼片
很多淡水鱼携带有肝吸虫活囊蚴,吃后容易感染肝吸虫病。感染肝吸虫病后,还可能进一步发展成胆管炎、胆结石、肝硬化等,甚至导致肝癌。
有人认为醋、酱油、芥末可以杀虫,但除非是长时间浸泡,轻轻蘸一下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要想肝脏不被“侵蚀”,最可靠的方法还是煮熟了再吃。
还有不少人觉得海鱼不会长寄生虫,其实不是,带鱼、鳕鱼、三文鱼都可能携带异尖线虫。人感染后,轻则肠胃不适,重则引起消化道溃疡、穿孔。
所以,基于安全起见,不论淡水鱼还是海鱼,最好都别生吃。如果实在想吃,一定要选择正规渠道销售的冷冻鱼生。至于一些餐饮店里来源不明的廉价鱼生,最好不要吃。
2
带血猪牛排
牛肉可能携带牛带绦虫的幼虫和虫卵,如果没煮熟就吃,很容易让寄生虫钻了空子。幼虫、虫卵进入人体后会发育为成虫,寄生在肠道,对身体危害不小。
绦虫在猪肉中也很常见,猪带绦虫会在人体内到处跑,钻到大脑、眼睛、躯干、四肢等处。所以,千万别吃带血的猪牛排,七八分熟也不保险,全熟才是最健康的。
很多人吃火锅时追求鲜嫩的口感,往往涮烫几秒就入口,这样也容易惹来寄生虫。切记,健康第一位,确保煮熟了再吃!
图片来源于pixabay
3
溏心蛋
溏心蛋是很多人的心头好,有人还认为它更营养,殊不知反而可能吃出病来。
研究发现,大约10%的鲜蛋携带有致病菌、霉菌或寄生虫卵。如果没煮熟,病菌和寄生虫卵就不能完全被杀死,吃后容易引起细菌感染和寄生虫病。细菌感染可不能小觑。举个例子,鸡蛋中常见的沙门氏菌,人摄入后可能引起食物中毒。
当然,像直接生吃、开水冲鸡蛋之类的吃法,就更不推荐了。
这样的“省吃俭用”不健康
“省吃俭用”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若是这一美德贯彻过头了,很容易引发祸患。下面我们就去看看,过度追求“省吃俭用”会有哪些隐患。
1
买菜捡便宜:营养流失多
晚上超市经常会有切好的打折蔬菜水果出售,而不少人会特意选择那个时间点购物。
但是相较而言,新鲜的果蔬中含有的维生素C、类黄酮等营养成分较高;若把果蔬切开后,其中的营养成分流失较快,营养减少不说,还可能会产生一些对健康不利的物质。
买菜、肉都要挑新鲜的,切好、搭配好的半成品食材最好少买。
2
剩菜不舍得扔:肠胃受累
面对晚上吃不完的饭菜,有些人总喜欢放进冰箱,第二天,甚至第三天还在继续吃。
冰箱不是保险箱,冰箱里的细菌数量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可能会成百上千倍地增长,对于肠胃功能较弱的人群,很容易导致急性肠胃炎,出现上吐下泻等症状。
绿叶菜、凉拌菜一定不能过夜;其他的在冰箱存放的时间不要超过24小时,而且一定要高温加热后食用。
图片来源于pixabay
3
看电视不开灯:眼疾隐患
晚上关着灯看电视,也是不少人的习惯,有人是为了省电费,有人是觉得昏暗的环境更易入睡。
然而,亮的屏幕与昏暗的环境,二者反差大,会增加眼睛的疲劳程度,长期如此甚至引发青光眼。
但也并不是说晚上房间的灯越亮越好,过亮会让视频图像的对比度和灰度等级下降,图像变得层次不清,也容易造成视觉疲劳;还会抑制黑色素分泌,影响睡眠。
房间保持一定的亮度,如开一盏瓦数较低,光线柔和的灯;另外不要让光线直接照射在屏幕上。
其实,真正的节俭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疾病预防,这样可以避免身体健康问题,少了病痛,也省了钱财。
身体这4个地方越硬越危险
“身体硬朗”一直是我们称赞老人身体健康的词,可实际上,身体有些部位,越硬越危险。这些部位“变硬”,可能是身体出问题的信号。
1
关节僵硬
关节是骨骼之间的连接点,承受着很大的力量,牵制着我们的一举一动。随着年龄的增长、频繁的活动,关节部分的软骨慢慢发生磨损,硬骨之间的碰撞,就会导致中老年人的关节越来越僵硬。
如果你发现自己无法正常、自然地做到这些动作,如弯腰、下蹲、抬胳膊、坐着打字等,那你的关节很大可能出现问题,发生僵硬了。
出现这种情况,要根医院寻求治疗帮助。
图片来源于pixabay
2
肩颈酸痛、僵硬
不良的坐姿最容易“毁”肩颈,即我们的颈椎。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全球十大顽症”中,颈椎病名列第二。据调查显示,60岁以上的老人82%都患有颈椎病,20至40岁的青壮年患病率高达59.1%。
常常低头的朋友该改掉这个坏习惯了——头越低,颈椎的负重越大。低头时,颈椎会向前弯曲,原本正常的颈椎生理曲线被强行改变,长期下去,颈椎的“自然曲线”就会消失。同时,肩颈还会出现疼痛、僵硬的症状。
任由其发展下去,会导致视力下降、头晕脑胀、胸闷等不适,甚至会导致颈椎病、下肢瘫痪等严重后果。
一旦发现肩颈不适,可以试试敷药缓解疼痛,严重的话应该立即就医。如果肩颈疼痛症状较轻,不妨试试做一些缓解肩颈压力的动作。
3
血管硬化
血管相当于水管,用久了,管道内壁会生锈、堆满污垢,导致管道受阻无法供水。血管壁上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就相当于“污垢”,当它们在血管壁上越积越多,就会形成如同黄色小米粥样的斑块,使血管壁的弹力下降,造成缺血,引发动脉粥样硬化。
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血管正在逐渐硬化:
?动作迟缓,手抖,手脚冰冷、发麻;
?容易疲倦,失眠多梦,情绪波动大;
?记忆力衰退,注意力难以集中;
?耳垂皮肤出现皱纹的现象;
?胸痛、气促、出汗或心慌。
在饮食方式上养成良好的习惯,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血管硬化,少吃热量高的油炸食物、快餐等;选择蛋类、乳制品、豆制品等低脂的优质蛋白食物,血粘稠者可以喝低脂或脱脂奶。
图片来源于pixabay
4
肝硬化
肝硬化,是一种离癌症一步之遥的疾病。人们往往不注意护肝,对烟酒、刺激性食物毫不节制,这样对肝的打击非常大。从一开始的慢性肝炎到肝硬化,再到肝癌,犹如一个慢性自杀的过程。
肝硬化初期的症状不会很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变黑”的症状,即皮肤明显出现黑色色素沉淀,面部、眼部周边变黑。这是因为内分泌失调,导致人体色素无法正常代谢。
除此之外,肝硬化早期患者还会出现食欲不振、体重下降、乏力犯困、腹痛等症状。
肝硬化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预防。这种疾病的产生多与生活习惯有关,保持良好饮食习惯,少饮酒,定期体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肝硬化。
少做这4件事,可以保护关节:
1、少久坐、久站
久坐、久站对关节不利,应该隔一段时间就起来走动一下,或者更换姿势。休息时间可以多按摩膝、手指关节,帮助促进关节的血液循环。
2、少爬山
有研究表示,上山和下山时,膝关节的承重分别是体重的3倍和7倍。长期、频繁去爬山,膝关节的的磨损会非常严重,大家不妨用慢跑、游泳、太极这些运动代替。
3、少受凉
膝关节最怕冷和湿。关节本来就是“皮包骨”,缺少脂肪、肌肉的保护,温度比其他部位低。所以,在低温的空调房可以穿上长裤或盖薄薄的被子,洗澡时避免直接用冷水冲洗关节位置。
4、少吃
控制食量,维持体重也是保护关节的最直接办法。体重增加,下肢关节承重的压力随之增加,引起体位、步态变化,发生膝内翻或膝外翻,即“O”形腿或“X”形腿。
(来源:谣言过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