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暴雨洪水后要注意预防这些疾病

2016-11-2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昨天暴雨过后,今天天气已经放晴,但是由于积水潮湿,细菌易滋生。另外,水灾过后,水源易遭到污染,食物容易变质,再加上人员接触污水机会增多,因此,各类传染病极易传播。我们该预防哪些传染病?如何预防?饮食卫生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下。洪灾过后预防哪些传染病伤寒伤寒是经消化道传染而发生的恶性传染病。主要因进食被细菌及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和水源引起,常为全家或群体发病。起病徐缓,体温呈阶梯形上升,4—5天后高热,持续1—2周以上,继而面色苍白,腹泻或便秘,肝脾肿大,部分病人可并发肠出血、肠穿孔,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常危及生命。霍乱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潜伏期为3小时至7天,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腹泻和呕吐,吐泻物为米泔水样,一般无腹痛、无发热,重者可发生失水性休克。病情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救治,可死于多器官衰竭,且传播快,可大规模流行。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水灾疾病,也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和猪是携带钩体的主要传染源。此病起病急骤,常有畏寒、发热、眼结膜充血和淋巴结肿大。治疗不及时,常因肾、肝衰竭而死亡。血吸虫病本病曾在我国长江两岸及其以南地区十分猖獗,解放后虽然已基本控制,但近几年来,部分地区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如果人们在洪水期间不注意保护,接触了含有尾蚴的疫水,可造成血吸虫病的急性感染。甲肝、戊肝甲、戊型肝炎的流行,主要是由于水源被带有肝炎病毒的粪便污染造成。甲肝和戊肝病毒感染潜伏期约为半个月到一个月。发病特点相似,多数病人起病时类似感冒或胃病,有发热、怕冷、呕吐等现象。甲肝患者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病程一般为1至2月,极少转为慢性或重症肝炎。戊肝患者以青壮年和老人为多,其中孕妇和老年人发病病情严重且病死率高。食物中毒灾区气候潮热,卫生状况差,细菌易繁殖,人群吃进了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均可发病。潜伏期短,一般为数小时至2天,最短为1小时。主要表现为畏寒、发热、恶心、腹泻等,重者可引起脱水、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细菌性痢疾这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大多是进食不洁食品后感染痢疾杆菌所致。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并伴恶心、呕吐、口干等表现。关键词:如何预防这些疾病?1、注意饮食卫生安全由于灾区正值夏季,湿度大、温度高,食品很容易受到细菌、霉菌及各种化学物质的污染,所以注意饮食卫生非常重要。首先,不要食用被水淹过或受其他原因污染的面粉、挂面、饼干、面包等;不要吃未洗净的瓜果;尽量不吃凉菜。2、及时消灭灾后“三害”大雨或洪水过后,苍蝇、老鼠和蚊虫开始大量出动或繁殖,带来诸多疾病传播隐患。一是灭蝇,要清除过水后的垃圾死角,彻底消除苍蝇孳生地;旱厕及时清挖,家庭生活垃圾要注意装袋封存;成蝇可采取菊酯类药物消灭。二是灭鼠,可以采用多种措施如鼠夹、粘鼠板、鼠药等,切记千万不要使用剧毒鼠药。灾后清洁环境、堵鼠洞、清除散落的生活垃圾是保证灭鼠效果的关键。三是灭蚊,灭蚊的关键是消除各种积水,疏通沟渠,主要是房前屋后、院落内的盆罐积水要清除,特别是饮料瓶、矿泉水瓶,量多面广更应引起注意。3、要警惕各类传染病蔓延一般洪灾过后最容易暴发的疾病应该是红眼病,其次是肠道类传染性疾病、接触类的传染病和病媒类传染病。因此,要从不同的传播途径采取不同措施。对于肠道传染病来说,最主要的预防措施就是不喝生水,保障饮用水的洁净卫生。对于病媒传染病来说,最重要的是清理灾区堆积杂物、排干积水,消除病媒的滋生原地。预防接触性的传染病,最重要的就是要勤洗手,同时,就是不要和他人共用脸盆、毛巾等卫生用具。

(责任编辑:李芊)









































海口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有治疗好的吗

转载请注明:
http://www.cnygtex.com/nxcbys/13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