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鱼很美味,但要健康食用哦,因为

2016-11-2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三文鱼想必大家都吃过,那么,你了解三文鱼多少呢?

准确来说,三文鱼这一名称泛指全球不同水域产出的鲑科鱼类,因其产地和生活水域、水质、水温等不同,导致鱼肉的纹理、颜色和质感都有所差异。

国内三文鱼的品种主要有:

大西洋鲑——著名养殖地在挪威,

红肉虹鳟——芬兰大规模养殖,

阿拉斯加鲑鱼——产地美国,

大马哈鱼和驼背大马哈鱼——产地在我国东北地区。

三文鱼之所以饱受大家的喜爱,不仅是物以稀为贵,还有个重要原因是:三文鱼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素!

三文鱼富含蛋白质、铜、DHA等,对于维持钾钠平衡、消除水肿、提高免疫力、保护血管壁的弹性和降低血脂有一定作用;还是必需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良好来源,可作为帕金森症、脑卒中和糖尿病等疾病患者的日常饮食。

“刺身三文鱼”渐渐成为我国三文鱼食用方式中的主流,其肉质鲜美醇厚、肥而不腻的口感令人回味无穷。但生食三文鱼却逃不开与寄生虫病的关联,在这里要特别谈谈其中一种重要的寄生虫—肝吸虫。

三文鱼与肝吸虫有什么交集?

肝吸虫是华支睾吸虫的简称,成虫寄生于人体的肝胆管内,可引起肝吸虫病。

虫卵随胆汁进入消化道混于粪便排出,在水中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吞食后,在螺体消化道内孵出毛蚴,穿过肠壁在螺体内发育,经历胞蚴、雷蚴和尾蚴3个阶段。成熟的尾蚴从螺体逸出,侵入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类体内的肌肉等组织发育为囊蚴。终宿主(比如人)因食入含有囊蚴的鱼而被感染。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认为只有淡水鱼才有感染肝吸虫的风险。其实,三文鱼为溯河洄游性鱼类,它在河溪中生活1~5年后,再入海生活2~4年,在其溯河产卵洄游期间就有感染肝吸虫的风险。

一般来说,如果保存和加工条件良好,野生三文鱼感染肝吸虫的概率极小。但近海人工养殖甚至淡水养殖的三文鱼,感染肝吸虫的危险就会增加很多。目前,三文鱼人工养殖已经产业化,加上普通消费者难于鉴别不同种的三文鱼,生食三文鱼感染肝吸虫的风险就越发增加。

教您健康食用三文鱼

关于生食水产品流传这样一种说法,将生鱼片、醉虾等生鲜食物蘸在芥末、酱油、醋等调料中,就能杀死肝吸虫囊蚴。这也让不少市民放心大胆地生食水产品。但这一说法并不科学,实际上肝吸虫囊蚴在酱料中可存活2小时至5小时。在日本,只有无虫环境下养殖的“鲑鱼”才用于做生鱼片,被称为“三文鱼”的是自然环境下捕获的,都只是拿来腌制加热食用。

另外,生食并不是食用三文鱼的最佳方式。首先,三文鱼中的硫胺素酶能破坏食物中的维生素B1;其次,适度加热不仅不会使三文鱼中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受到破坏,反而更有利于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科学烹饪三文鱼的方法可基于肝吸虫囊蚴怕热的属性,90℃以上的热水1秒即可杀死1毫米厚度的生鱼片肝吸虫及其囊蚴,75℃的热水需要3秒,60℃则需15秒才能杀死。

三文鱼适用煎、烤等多种烹饪方式,不生食也一样美味。

文编:乌拉 美编:旋风

激情|创新|卓越|奉献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地址
哪家白癜风医院较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cnygtex.com/nxcbys/15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