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健康播报

2016-12-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一、北京天气提示

白   天:晴间多云最高温度:25℃

降水概率:10%(湿度:66%)

风向风速:南偏西风二级(风速:8km/h)

日出:上午6点4分

===我是白天和夜间的分割线===

夜   间:大部晴最低温度:14℃

降水概率:20%(湿度:86%)

风向风速:东南风二级(风速:6km/h)

日   落:下午6点9分

二、健康预警

  专家提醒,秋分时节,养生保健特别要注意防止“寒凉之气”伤身,市民应记得及时添衣保暖,特别是注意胃部保暖。此外,最近正值大闸蟹、月饼等节令食品上市,在一饱口福的同时,还要有所节制,切勿过量伤身。

三、专家建议

  白露秋分夜起居要调节

  凉爽的秋季开启了,可是您准备好了吗?

  医院肺病科主任中医师孙惠敏提醒,秋季是寒热交替的季节,应补充水分,帮助身体调节,多喝温开水,可喝一些蜂蜜水、淡茶、果汁、豆浆、牛奶等,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起居作息相应调整,尽量早睡早起;保持室内通风。

  俗语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此时早晚温差加大更为明显,体质虚弱、患有胃病或慢性肺部疾病的人,更要做到早晚添衣,注意防寒保暖,睡觉莫贪凉。女生不要穿凉鞋和裙子了,也不要光脚穿鞋,因为寒从脚上起,如果这个时候不注意保暖,很容易感冒受寒、月经不调,如果经常这样,老了容易得关节炎、老寒腿之类的毛病。节气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显而易见,民间就有“疾病跟着节气走”的说法。虽说春捂秋冻是一条经典的养生保健要诀,然而秋冻不冻脚,“秋冻”也并非人人皆宜,还是要适度。

  孙惠敏建议除了不要穿得太少之外,果瓜等寒凉的食物也要少吃。(史爱华医院)

(转载:中国中医药报)

四、每日养生贴士

     警惕吃出来的癫痫

  20岁的江苏女大学生张敏患癫痫半年,最后从颅内取出一条3厘米长的活虫。虫子怎么会跑到脑子里?为什么会诱发癫痫……一时成为网友   中国抗癫痫协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医院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梁树立说,张敏患的是脑寄生虫病,癫痫是脑寄生虫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其发病原因是由于寄生虫虫体、虫卵或幼虫侵入脑内引起过敏炎症、内芽肿形成或脑血管阻塞等脑内疾病。如虫卵随血液进入脑内而引起的脑血管吸虫病,像张敏由猪绦虫幼虫囊尾蚴寄生于脑内引起的脑囊虫病,犬绦虫幼虫蚴寄生于脑内所引起的颅内包虫病等。广东曾有过一起类似病例,患者因为吃了蛙肉而导致头部感染曼氏迭宫绦虫的幼虫裂头蚴,通过手术从头部取出一条长约9厘米的裂头蚴虫。裂头蚴一般寄居在蛙类和蛇类的体内,爆炒也不会死。

  “人吃了没有烧熟的肉、喝了不干净的水、吃了带有虫卵的生蔬菜,或者有不洗手的习惯等,都有可能感染上虫卵。”梁树立说,虫卵只有几十微米大小,肉眼是看不到的,虫卵进入人体后进入血液系统,并可随血液循环到人体的任何部位。人的大脑结构异常敏感,如果虫卵一旦进入大脑,会慢慢发育成幼虫并逐渐长大,对周围脑组织造成压迫、破坏,引起脑组织变态反应与炎症,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引起颅内压增高,诱发头疼、浑身无力、肢体运动障碍等一系列症状,最严重的是诱发癫痫,视物不清,甚至失明等。既便这些虫体最后被杀死了,也会在脑内形成纤维结节或钙化,同样会诱发癫痫等脑病。

  梁树立说,目前已知能感染人的食源性寄生虫有9种,分属于吸虫、绦虫、线虫、原虫四类。最常见的吸虫是肝吸虫,它寄生在40多种淡水鱼的身体里。如果生吃了受到感染的鱼肉就可能得病。他提醒说,预防寄生虫脑病,关键是要注意饮食卫生,不食用半生不熟的肉、生鱼、醉虾等;买回来的蔬菜、水果最好用盐水浸泡并用清水洗干净后再吃;不吃蛙类、蛇类以及田螺等等野生动物;要养成洗手的好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回来都要及时洗手;不要喝生水,尤其是饮用池塘水、河水的地区,水一定要烧开后再饮用;到郊外尤其草原旅游时,如果身上有伤口一定要保护好,最好用创可贴把伤口贴上,防止虫卵随伤口进入人体内。(医院张献怀)

五、明日健康课堂

医院名称

时间

科室

主讲人

课程名称

地点

医院

15:00

中医科

闫文

面瘫的针灸治疗

医院北门F楼一层西侧会议室

医院

14:30

肿瘤内科

张子瑾

疼痛—我该忍受吗

T04B病房示教室

医院

9:00

普外科

吴国举









































璀﹂挓闀块福320kmh鐨勯┚椹朵綋楠屾湁澶?
璀﹂挓闀块福320kmh鐨勯┚椹朵綋楠屾湁澶?

转载请注明:
http://www.cnygtex.com/nxcbys/17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