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来吃蟹当心肺吸虫病

2016-12-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近日,一外地农村的中年妇女带着一个11岁、瘦弱、脸色蜡黄的男孩,医院热带病门诊。孩子的母亲流着泪诉说着事情的经过。

三个月前,上小学的孩子突然莫名其妙地发起了高烧,体温高达42℃,且伴有腹痛、胸闷、呼吸困难。父母先后带着医院就医,做了多项检查,均未查出病因,看着孩子越来越瘦,夫妻二人焦急万分。医院后慕名医院热带医学研究所,邹洋副主任医师接待了他们。

经过沟通邹洋得知,孩子发病前一月左右曾和同村的小朋友到家附近的大山游玩,经过一条小溪时,溪水清澈见底,就随手捉了几只小蟹,并烤着吃。根据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邹洋推测孩子可能患了肺吸虫病,于是完善各项检查。结果为嗜酸性粒细胞高达60%以上,血肺吸虫抗体阳性。判断准确,随即进行积极的治疗,孩子很快痊愈出院。

据邹洋副主任医师介绍,肺吸虫病又称并殖吸虫病,是一种食源性寄生虫病。在我国很多地方都可见到,螃蟹(生长在山间溪水中的石蟹)或蝲蛄是肺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各地吃蟹和蝲蛄的方法有所不同。东北地区人们爱吃腌蝲蛄,做法有生、烤、炒、煮或磨制蝲蛄豆腐酱等;浙江等地有生吃醉蟹的习惯;福建闽北山区流传吃生蟹可滋阴降火,能治关节炎和流鼻血等说法;广西部分地区居民常将捕到的溪蟹敲碎与咸菜相拌后下饭。这几种吃法都属于生吃或半生吃,都可能使人感染肺吸虫,且人群普遍易感,儿童、青少年多见。

当人们吃进生的或未熟的螃蟹或蝲蛄后,肺吸虫的幼虫,穿过肠壁,经腹腔向上穿过横隔而进入胸腔,最后在肺内发育成熟,产卵。人体感染后经过3周至6周的潜伏期,长者可达一年至数年,有人感染后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在急性期可有腹痛、腹泻、便血,寄生于脑部可形成脑内占位,出现剧烈的头痛、癫痫、瘫痪、视力减退、头颈强直、失语等症状。

虫体在人体组织中游走或定居时,对脏器造成机械性损害及虫体代谢产物而引起变态反应。若虫体移行至皮肤可出现皮肤或肌肉的皮下结节,多见于下腹部和大腿处,也可在胸壁、腹壁、阴部、腋窝、颈部、四肢等处,出现蚕豆至核桃般大小、圆形或椭圆形的皮下结节,散在或多个成串,稍隆出皮面,皮色正常,有轻度的痒感或刺痛感。结节初起时较软,后期变硬,结节有游走性是本病的特点。虫体的代谢产物或虫体死亡后所产生的异性蛋白吸收后出现变态反应,表现为荨麻疹、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预防肺吸虫病需要注意:避免在没有卫生保障的公共场所进餐;不饮生水;不要吃生的或半生的淡水蟹(如溪蟹、石蟹等)、蝲蛄以及野生动物的肉类,不要吃醉蟹。

欢迎点击您喜欢的内容,法制文萃报







































西安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
江西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cnygtex.com/nxcbys/24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