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的钩端螺旋体病聚集性感染

2017-9-1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编者按:纽约近2个月来人感染钩端螺旋体病例聚集,由于该病较为罕见,疾控部门在经过调查后,给纽约市政府写了一封信,向市民普及了一些相关知识。并要求转发给内科、初级保健、感染病科、肝病科、肾脏病科、急诊医学科、重症监护家庭医学科、实验室和感染控制科的所有临床工作人员。

罕见的钩端螺旋体病聚集性感染

检索:汤一苇(纽约斯医院)

翻译:朱晓露审核:廖丹杨乐

事件起因

纽约市在2个月内,已报道3例人类钩端螺旋体病病例,他们均暴露于布朗克斯广场区域的一个街区内。3个病例都患有严重疾病,因急性肾脏和肝脏衰竭入院。2例进展为肺出血。1例死于感染,其余2人出院回家。

为何卫生部门如此紧张?

因为此病例在纽约市非常罕见,病例聚集出现尚属首次。从年至年,纽约市居民中共报告了26例钩端螺旋体病病例(每年1-3例)。年龄中位数为42岁(范围为7-80岁)。95%的病例为男性,女性1例。5个行政区域均有报道:布鲁克林(6例),布朗克斯(8例),曼哈顿(7例),皇后区(4例)和史坦顿岛(1例)。

如此罕见的病例聚集,难怪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钩端螺旋体病的相关知识。

1.什么是钩端螺旋体?

螺旋体是一类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具有与细菌相似的细胞壁,胞壁与胞膜之间绕有弹性轴丝,借助它的屈曲和收缩能活泼运动,在分类学上由于更接近于细菌而归属在细菌的范畴。根据螺旋的数目、大小和规则程度及两螺旋间的距离分为三科五属,在自然界和动物体内广泛存在,致病性螺旋体有三个属:疏螺旋体属(Borrelia)、密螺旋体属(Treponema)和钩端螺旋体属(Leptospira)。钩端螺旋体属分两个种:问号钩端螺旋体和双曲钩端螺旋体;前者是寄生性、致病性的问号钩端螺旋体,可分离自病人、动物或者带菌者;后者是非致病性钩端螺旋体,通常对人和动物不致病,除少数菌株外均来自地表水[1]。

2.什么是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人畜共患病,由各种不同型别的钩端螺旋体属螺旋菌引起。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发病率更高,农村和城市均有发生。

临床表现较广,可为低热,也可为突然的高热,也可出现以下任何一种症状:头痛、畏光、结膜充血、恶心、呕吐和肌肉疼痛(特别是在小腿和腰部)。其他可能表现有非化脓性脑膜炎,一些更为严重的病例则存在肝肾衰竭,有时出现肺出血或血液动力学塌陷伴随血小板减少。

在纽约市,大多数人类病例与暴露于大鼠或啮齿类动物出没的环境有关。感染的动物可以将病原菌排泄到环境中。人类可通过与感染动物的尿液或受其污染的水、土壤、食物接触而感染。病原菌可通过开放性伤口或粘膜侵入人体。罕见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此时不能不让人想到阻断传染病传播的三大途径: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钩端螺旋体病与动物有关,那么不接触动物是不是就可以了呢?当然!发现疫情后,卫生部门正与受影响地区的业主们合作消灭鼠患,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为保护易感人群,钩端螺旋体病应该如何早诊断早治疗?

考虑到钩端螺旋体病的非特异性表现,提醒报告者们对以下患者应怀疑有钩端螺旋体病:任何有急性肾和肝衰竭迹象,或上述临床疾病,以及曾暴露于老鼠或受其排泄物污染环境。大多数商业实验室可进行诊断测试。供应商应提供:(1)血清学试验(急性和恢复期标本,间隔2周),以及(2)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样和尿样,为发病后第一周和抗生素使用前收集。

我国也有类似的研究建议:在云南省一研究中使用显微镜凝集实验方法检测了份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血清钩端螺旋体抗体。结果钩体感染率为4.74%,其和汉塞巴尔通体混合感染率为2.16%,和五日热巴尔通体混合感染率为0.86%。因此认为在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中,有必要进行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筛查。

而珠海市一项针对12例钩体病患者的回顾性调查则显示钩体病中肝功能损害较为普遍,重症钩体病患者易发展到肝功能衰竭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7]。因此对不明原因发热伴肝功能损害的患者,临床应考虑钩体病可能,及时进行特异性抗体检测。

如果怀疑某人患有钩端螺旋体病,应尽快开始恰当的抗菌治疗(无需等待诊断试验结果),因为早期治疗可帮助降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缩短病程。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选用多西环素(口服mg,每天两次)。对孕妇及8岁以下儿童不建议使用多西环素,可使用其他药物,包括氨苄青霉素和阿莫西林。具有严重钩端螺旋体病的患者首选静脉用青霉素(每6小时1.5MU),一项研究显示头孢曲松同样有效。

看完了纽约市的聚集性案例,大家是否深有体会,人畜共患疾病不一定出现在脏乱差的地区,只要有中间宿主存在,就应该引起重视。那么我国的钩端螺旋体病情况如何呢?

年WHO出版的第三次关于被忽视的人畜共患病的报告中列出了12种疾病,除裂谷热和人类非洲锥虫病其他9种均在我国有病例报道。其中一半以上为直接传播性人畜共患病,包括狂犬病、牛结核病、布鲁氏菌病、炭疽和钩体病。

我国钩体病的流行及防控现状

-年,中国钩体病病例报告数继续减少,年均例,合计病死率为2.47%。南方长江、珠江和澜沧江流域的四川、云南、湖南、江西、广西和广东6省病例占全国病例的74.58%。发病高峰为8、9月,占全年病例的38.96%。10~15岁的儿童发病率出现小高峰,进入成年后发病率再次上升至中老年达到高峰。75.24%的病例为农民,62.94%的病例发病前1个月有可疑疫水接触史,其中91.74%为田间劳动或游泳戏水史。10种常见鼠类及蛙、猪、牛、犬和小麂等检出带菌。

-年我国钩体病累计发病人数高达多万,经过50年的钩体流行病学研究和以菌苗为主的综合防治,钩体病发病率持续下降,近年已达历史最低水平。目前,我国对钩体病的防治措施仍以菌苗免疫为主,并设定监测点进行常规监测。

钩体的诊断检测方法

目前诊断钩体的方法有钩体菌分离培养法、经典方法显微凝集试验(MAT)、动物接种及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查等。另外,已有研究建立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快速检测方法并应用于钩体的现场环境检测。

参考文献:

[1].MaryT.B.LeptospirosisClusterintheConcourseareaoftheBronx.NYCHEALTH,.2.14.

[2]王辉,任健康,王明贵.临床微生物学检验[M].人民卫生出版社..

[3]李秀苾,梁江明,黄君等.-年广西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2):-.

[4]刘璐,朱宏儒,杨国静.被忽视的人畜共患病在我国的流行及防控现状[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5(3):-.

[5]刘波,丁凡,蒋秀高,殷文武.-年中国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分析[J].疾病监测,,(01):46-50.

[6]曹志强.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方法的建立、应用和评价[D].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7]王跃兵,杨向东,杨发莲等.不明原因发热病人钩端螺旋体和巴尔通体感染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04):-.

[8]杨晴,吴春晓,喻婷婷等.钩端螺旋体病并发肝功能损害12例临床分析[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03):-,.

[本文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告知]

图文编辑:刘欢

审稿:赵静孙庆芬

赞赏

长按







































鐧借捄钘滃浘鐗?
鍖椾含鑳芥不濂界櫧鐧滈鐨勫尰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cnygtex.com/nxcbys/57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