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随笔发热咳嗽治不好,竟是肺里生虫了
2018-3-1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发热咳嗽可能是生病时最常见的症状了,医院也会自己嘀咕:肺炎了吧。然而实际情况可能没有那么简单。医院感染病科,就诊断并治疗了这么一例“没那么简单”的发热咳嗽的病人。
患者是位46岁的女性,反复发热干咳折腾了4个多月。患者发热最高可以到40℃,而且是那种特别没“头绪”的发烧: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也不知道温度会不会创新高,伴有持续的咳嗽。这样的患者当然首先考虑肺部感染。当地验血提示炎症指标升高,胸部CT也提示了左肺渗出,胸腔积液,心包积液。但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调整方案、联合用药也不见好转,肺部病变反而严重了。终于换到了最高级的抗生素“美罗培南”,好消息是体温下降了,坏消息是没过几天又发烧了。
当地进一步完善了心超检查,发现“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增厚毛糙、主动脉瓣粟米状赘生物形成”,看到这里大家都松了口气,原来患者有可能是合并了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内膜炎就是心脏瓣膜上发生了感染,因为瓣膜上的菌团不定时释放细菌,导致患者不定时的发烧。因为没有病原学证据,外院联合应用了“万古霉素”和“美罗培南”两种药针抗感染治疗。说到这里给大家科普一下,细菌按照革兰染色主要分为两类: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这两种药分别是针对两类细菌最高级的抗生素,也就是说“用到天花板了”。用药之后,患者体温的峰值有所下降,咳嗽症状好转,复查胸部CT原来的肺部渗出倒是基本吸收了,只是验血炎症指标下降不明显。
这个时候病情也算是部分好转了,但是严密监测中发现患者出现了肾功能损害,考虑到可能与万古霉素应用相关,就将其换成了另一种功效类似,副作用不同的药物,患者肾功能逐渐恢复,大家再次松了口气。然而谁想到,患者换药后出现了反复恶心呕吐,到了吃了就吐,不吃也吐得地步。
折腾了四个多月,发烧,咳嗽,呕吐,再加上完善和随访各种验血和影像学检查,患者和家人身心俱疲,情绪紧张。但是发烧还在,病还要治疗,病人和家属千里医院感染病科胡必杰教授的专家门诊,收住我们感染病科。
综合病史,患者肺部的病灶出现又吸收,呈“游走性”,同时合并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用多种抗细菌药物效果均不明显,那么会不会是因为其他病原体感染呢?病毒?真菌?结核分枝杆菌?还是患者根本不是感染,而是风湿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甚至是肿瘤引起的发热?患者呕吐症状非常明显,是不是胃部有什么问题呢?
患者无法耐受新换上的药物,各种对症治疗均无法缓解,遂停用所有药物。
入院第一天:完善验血检查,未见明显真菌感染、结核感染,以及血液、风湿及肿瘤性疾病的明显证据。
入院第二天:复查胸部CT,左肺出现新的渗出病灶,同时双侧胸腔仍有少量积液,
入院第三天:预约胃镜,完善检查无明显异常,基本排除食管及胃部疾病;
入院第五天:预约介入超声穿刺胸腔积液,完善常规,生化,免疫,微生物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患者仍然在反复高热咳嗽,每天查房都能看到患者烧得满面通红;翻身都费力气,却仍然每次都坚持用游丝般的声音说,麻烦医生了,让您费心了。患者的爱人,一位不那么高大的男士,对患者呵护得精细而又笨拙;每次查房时候和医生交流,一边生怕少汇报了患者的病情,一边又生怕耽搁了我们的工作;在病床边上总是乐呵呵的,但是在走廊里独自一人的时候,满脸都写着担心。一边是患者反复发热咳嗽,治疗效果不佳,一边是各项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难道要进一步完善骨髓穿刺、骨髓活检等有创性检查?甚至需要完善PET/CT这种大动干戈的检查了吗?
入院第六天,这个病例作为疑难病例在感染病科室进行了大讨论。在胡必杰教授和潘珏教授的带领下,我们仔细复习了患者的病史,反复对比前后三四次的胸部CT片子,发现了一个突破口:
经过治疗,患者的炎症指标变化不大,肺部病灶先是吸收后又再出现,似乎与治疗的关系不大!
也就是说,患者的肺部病灶,其实并不在我们抗感染药物的覆盖范围内?
基于我们对药物抗细菌疗效的信心,对病毒和真菌感染的影像学经验,以及对各项辅助检查的综合判断,有一种可能的病因,在我们心中越来越清晰-
患者虽然否认生食,血常规也没有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升高,但是综合判断,患者非常可疑肺吸虫感染!
肺吸虫是什么?和以前总是听说的肝吸虫、血吸虫有亲戚关系吗?
肺吸虫是一种寄生虫,也称卫氏并殖吸虫,与肝吸虫、血吸虫均属于吸虫纲复殖目。肺吸虫成虫主要寄生在人和肉食类哺乳动物的肺脏内,也可异位寄生在肝脏,肌肉,眼眶以及脑部。猫,狗,猪等也能感染。人可因为使用生醉和未煮熟的蟹和蝲蛄,或者食生水而受感染,引起肺吸虫病。在我国主要为少数山区散发流行。肺吸虫寄生导致肺部渗出,由于虫体移行(也就是在肺里游来游去,具体画面请自行脑部),肺部病变可呈现渗出-吸收反复交替。
因为寄医院常规开展的检查,我们迅速抽血并外送标本。结果回报需要2-3天的时间。
等待的时间里,患者的体温曲线起起伏伏,我们的心也随之起伏,却也时刻都充满期待。
送检第三天,肺吸虫抗体回报:阳性。
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得知这个消息,大家的眉头都舒展了。抗寄生虫药物应用的三天中,患者症状一步步好转,体温逐渐下降。查房的时候,患者的脸庞露出了仍显虚弱却掩饰不住光彩的微笑;他的爱人笨拙地搓着手,说了一声谢谢,就背过身去重重地吸着鼻子。
患者疗程结束后病情明显好转,出院后继续在第3和第5个月在我院随访过胸部CT,肺部病灶已经明显吸收。一个家庭在短暂的阴霾之后,重新恢复了活力,焕发出勃勃生机。
尼采说过,“凡是不能打败我们的,都将会使我们更加坚强”。
这医院感染病科建科近2年时间里、无数的疑难杂症中的一个,这样曲折而烧脑的诊治过程每天都在门诊、在病房、在我们协助会诊的科室一遍遍重演。正是在这样的头脑风暴中,在病人的理解、信任和全心的托付中,我们的医生、我们的科室逐渐成长,与患者们坚定地站在一起,向“药王”孙思邈在《大医精诚》里说的那种境界努力: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行迹之心,如此可做苍生大医。
肺吸虫成虫,图片来自《人体寄生虫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Ps.大家可能会对患者心超有疑问,后来患者有复查过心超无明显变化,可能是患者的心瓣膜就是长成这样子,或者既往曾有心瓣膜感染遗留下来的改变。以及,最重要的是(敲黑板,划重点),大家尽量避免饮用生水,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