蠕虫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现状及防治3易误诊
2019-7-1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易误诊的并殖吸虫病首都医科医院冯曼玲
一、肺吸虫病(卫氏)
并殖吸虫又称肺吸虫,是人体较为常见的一种寄生虫,属于医学蠕虫中的吸虫类。在我国流行的虫种主要有卫氏并殖吸虫和斯氏并殖吸虫(四川并殖吸虫)两种。由于该虫主要寄生在人和哺乳动物的肺部或/和其他组织内,引起的病称为并殖吸虫病又称肺吸虫病,是我国常见的一种人兽共患性寄生虫病(或称自然疫源性疾病)。
(一)病原学
1.形态:
(1)成虫:属于扁形动物门的吸虫纲,雌雄同体,有口吸盘和腹吸盘。虫体肥厚,活时红褐色半透明,因伸缩活动,体形常变。
(2)虫卵:金黄色、不太规则的椭圆形、虫卵大小约为80-x48-60μm,卵盖大、卵内有一个卵细胞和10多个卵黄细胞。
2.图像:
(PPT4)
如图所示,图为肺吸虫染色标本,分别卫氏和斯氏。
(PPT5)
如图所示,图为卫氏肺吸虫主要寄生在肺部,肺一个包囊里会有两个肺吸虫,人工在剥离出的肺吸虫。
(PPT6)
如图所示,图为人由于吃感染肺吸虫囊幼的螃蟹和蝲蛄而感染。
(PPT7)
如图所示,图为人或其他哺乳类动物感染了肺吸虫,虫卵随痰液或粪便排出体外,入水后虫卵发育为毛蚴,侵入川卷螺体内,在螺体内发育为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尾蚴;尾蚴进入石蟹、蝲蛄体内发育为囊蚴。囊蚴是感染人的阶段,囊蚴进入人体内发育为童虫→成虫。
人食入含有肺吸虫囊蚴的溪蟹或蝲蛄,囊蚴经口进入人体,经消化液的作用,在小肠内幼虫脱囊而出,童虫穿过肠壁进入腹腔,再穿过横膈进入胸腔、进入肺,在移行过程中,虫体逐渐长大,最后在肺部发育为成虫。不少幼虫也可侵入其他器官引起异位寄生。
自食入囊蚴到成虫产卵约需两个月。成虫在人体一般可活5-6年,长者可达20年之久。
(二)流行病学
1.流行地区:
流行于全球亚、非、拉美及大洋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流行于23个省、市、自治区。
2.流行环节:
(1)传染源: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
(2)传播途径:经口感染。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儿童、青少年多见。
(三)发病机制
童虫或成虫在人体组织和脏器内移行、寄生,造成的机械性损伤以及代谢产物等抗原物质引起的免疫病理反应。
(四)病理变化
脓肿期:早期病变,主要因虫体移行引起组织破坏和出血,有隧道样改变,渗出物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等。
囊肿期:因渗出性炎症,大量细胞浸润、集聚、细胞死亡及崩解,脓肿内容物逐渐变成赤褐色粘稠性液体。镜下可见坏死组织、大量虫卵和夏科雷登氏结晶。
纤维瘢痕期:虫体死亡或转移至他处,或囊肿通过支气管与外界相通,囊肿内容逐渐排除或吸收,肉芽组织填充愈合,病灶完全由纤维组织代替形成疤痕。
(五)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2个月,最长可达6个月。全身症状:呼吸系统症状为该病最主要的症状;腹部症状有腹痛、腹泻最为多见;皮下结节或包块较为少见;神经系统症状。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胸肺型、腹型、中枢神经型(或脑脊髓型)、皮下型、阴囊型、眼型、隐性感染或亚临床型。
(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病原学检查:
(1)痰液检查:部分病例痰中可见肺吸虫卵及/或夏科雷簦氏结晶。
(2)粪便检查:部分儿童患者粪便中可查见肺吸虫卵。
(3)胸腔积液、脑脊液检查:部分病例可查到虫卵。
(4)活组织检查:有皮下包块者可行手术切开,可找到童虫。
2.免疫学检查:
(1)皮内实验
(2)血清学实验:目前应用较多的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3.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总数增高,其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4.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2)CT扫描
(七)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病原学和免疫学检查。
2.鉴别诊断
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扩张、肺部肿瘤、其他。
(八)治疗及预防
1.治疗:
(1)病原治疗:吡喹酮75-mg/(kg·d),均分为3次口服,连服3天。
(2)对症治疗:止咳、祛痰、止血、抽胸水;降颅压给予脱水治疗;癫痫发作者给予抗癫痫治疗。
(3)手术治疗
2.预防:
(1)控制传染源:治疗病人、病畜,以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粪便管理,高温堆肥等。
(3)保护易感人群:大力开展卫生宣教,不吃生的溪蟹和蝲蛄及其制品。
二、肺吸虫病(斯氏)
成虫寄生在果子狸、猫、狗的肺脏。人为本虫的非正常宿主,因此童虫只能在人体皮下和内脏游走,在人体内童虫不能发育为成虫。
(一)病原学
1.形态:
(1)成虫:虫体狭长呈梭形,颜色与卫氏相似;最宽处在体前1/3处;腹吸盘略大于口吸盘;卵巢分支较多,比卫氏复杂。
(2)虫卵:虫卵较对称,卵壳厚薄较均匀;大小约为82.7×48.4μm。
2.生活史:
生活史与卫氏并殖吸虫相似,第一中间宿主为拟钉螺和小豆螺,第二中间宿主为溪蟹,终宿主为果子狸、猫、狗等动物。
(二)流行病学
1.流行地区:
流行于我国四川、湖南、湖北、陕西、山西、江西、福建、广西等省、市、自治区。
2.流行环节:
(1)传染源:猫、狗、果子狸等动物。
(2)传播途径:经口感染。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儿童、青少年多见。
(三)发病机制
囊蚴在肠内脱,穿过肠壁进入腹腔,与卫氏相比更多的侵犯肝脏。童虫在人体组织和脏器内移行、寄生,造成的机械性损伤以及代谢产物等抗原物质引起的免疫病理反应。
(四)病理变化
腹腔—肝表面出现散在或成群的窦孔,切开后为窦穴。其中充满红色或黄色的坏死组织、出血、炎性渗出物。尸检病例肝脏可见片状出血性坏死区,可形成脓肿,肝硬化等。可有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
胸腔—胸膜表面可见大小不等的出血点、瘀斑;肺部可有大小不等的囊肿,囊肿之间有隧道相通,囊内有粘稠的坏死组织,有时可见童虫,但无成虫。
脑组织—脑沟变浅、充血,脑实质可有出血,童虫所在处有隧道,与出血区相通,有细胞浸润,未见成虫或虫卵。
皮下包块—有夏科雷登氏结晶、坏死组织,常可见童虫,无成虫及虫卵。周围包以肉芽组织及嗜酸性粒细胞。
(五)临床表现
潜伏期大多为3-6个月,全身症状:高热、乏力、食欲不振等。
1.皮肌型:游走性皮下包块为该病最常见的特征。
2.腹型:腹痛、腹泻、腹内肿块、肝大、肝痛。
3.胸肺型:咳嗽轻、痰少,但常见有胸腔积液。
4.心包型:心包积液者占本病患者5%左右,心包液内含大量嗜酸性粒细胞。
5.脑脊髓型:类似脑膜炎、脑脓肿、脑瘤或脑出血;类似脊椎结核或肿瘤。
6.眼型:虫体钻入眼眶,可引起一侧眼球突出。
7.亚临床型:无明显症状,但免疫学检查阳性,血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总数增高,其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2.病原学检查:
活组织检查:有皮下包块者可行手术切开,可找到童虫。
3.免疫学检查:
(1)皮内实验
(2)血清学实验:目前应用较多的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4.其他检查:
肝功能、胸片或CT、B超。
(七)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病史、流行病学史;皮下包块活组织检查;肺吸虫免疫学检查;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影像学检查。
2.鉴别诊断:
结核性胸膜炎、肝脏疾病、肿瘤、猪囊虫病。
(八)预防及治疗
1.预防:
(1)控制传染源:治疗感染斯氏狸殖吸虫的动物,以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对动物粪便的管理;不吃生的溪蟹。
(3)保护易感人群:大力开展卫生宣教,让人们了解肺吸虫病。
2.治疗:
(1)病原治疗:吡喹酮75-mg/(kg·d),均分为3次口服,连服3天。
(2)对症治疗:
鉴别要点
卫氏肺吸虫病
斯氏肺吸虫病
流行区
台湾、福建、浙江、四川、云南、陕西、山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辽宁、吉林、黑龙江
四川、湖南、湖北、山西、陕西、江西、福建、广西
全身症状
较轻
常见,症状较重
咳嗽、咯血痰
明显
较轻或不明显或无血痰
白细胞总数增多
轻度或中度增高多见
中度、高度增高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轻度、偶有中度或显著增多者
高度增多
皮下结节
少见
常见
胸腔积液
少见
常见
三、典型病例
(一)病例1
男性,12岁。
主诉:间断发热3月余,腹痛1个月。
05年4月底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3个多月来一直间断高热,且无明显规律,体温最高达40℃,伴轻度头痛,其间曾出现过小红皮疹,无明显咳嗽、咳痰及其它不适。医院,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给予激素治疗,病情未见明显好转,并开始间断出现腹痛,医院,经骨穿排除了血液病,转来我院。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高,嗜酸性粒细胞高达60%以上。
胸片:双肺纹理稍强,右肺索条状影及斑片影,双侧少量胸腔积液。
腹部超声:弥漫性肝病,管道系统增生;脾大;肝门淋巴结多个轻度重大;双侧胸腔肋膈角少量积液。
(二)病例2
男性,4岁。
主诉:发现皮下包块半个月。
06年5月中旬,家长发现患儿夜晚干咳,未在意。5月26日患儿出现憋气、呼吸困难,医院胸外科,B超显示双侧胸腔积液;嗜酸性粒细胞高达63.8%,经闭式引流抽出ml液体,喘憋好转。但次日出现高热,体温39℃,予消炎、止咳平喘及支持疗法,10天左右体温恢复正常,6月22日出院。出院后4-5天,家长给患儿洗澡时,发现患儿右侧胸背部有2个皮下包块。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高,嗜酸性粒细胞高达60%以上。
胸片:双肺纹理增强、模糊,双侧侧胸壁可见条片状密度增高影,双肋膈角变钝。
皮下包块超声:皮下有低回声结节
腹部B超:未见异常
(三)病例3
男性,9岁。
医院住院,其间发现血常规不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出院后半个月,患儿出现憋气等不适,医院未作明确诊断。
病例特点:胸水、腹水、心包积液。
未住院,门诊治疗。
声明:以上内容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所有的观点由网友个人想法,不代表本公司也持此立场,感谢大家支持!
重庆英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YMU教育
重庆YMU教育_医学继续教育学分卡
重庆YMU教育_小学初中高中教育课后辅导
重庆YMU教育_执业医师护士药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