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片形吸虫病生食水生植物惹的祸
2021-2-2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最新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7375991.html
测试题
生食水生植物可能感染的寄生虫是:()。
A.姜片吸虫
B.肝片形吸虫
C.肺吸虫
D.华支睾吸虫
病例介绍
说明:
这个病例介绍实际上是两个医生之间的对话。一个医生在叙述病情(病例汇报),一个医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点评(病例点评)。
地点:芝加哥医科大学全科医学科。
……………………………………
病例汇报:
患者为意大利籍美国人。患者女,19岁,因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三个月来诊。腹痛发作时表现为锐痛,向右上腹放散,每天持续3~5个小时。腹部疼痛与进食与排便无关。偶有夜间因腹痛醒来。无腹泻,无恶心呕吐,无体重下降,无排便习惯改变。来诊前两天,发热,体温达39.9℃,但上肢、髋部、臀部红斑瘙痒。无咳嗽,无排尿异常。
病例点评:
消化不良可能与胃食管反流、消化性溃疡或肿瘤有关。发热可能与感染性疾病或恶性疾病有关。如乳糜性腹泻可表现为消化道症状,伴有皮疹瘙痒。当消化不良伴体重减轻、贫血、吞咽困难时,建议进行消化内镜检查,以排除肿瘤的可能。
……………………………………
病例汇报:
患者既往健康,无手术史,无用药史。在本次来诊前4个月入学体检表明,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均正常。患者与父母同住,家里养宠物狗。来诊前三个月回意大利探亲。在意大利当地曾食用过凉拌水芹,食用后半个小时就出现上腹明显不适。患者自诉是在此之后,就反复出现上腹部不适。
病例点评:
急性胃肠炎在旅行者中很常见,其病原体有多种。然而与该病例不同,大多数急性胃肠炎的病例都是自愈性的,而且与本例不同,患者多出现腹泻。诺如病毒可引起免疫抑制者出现慢性胃肠炎,但是这个患者没有免疫功能低下的病史。细菌性胃肠炎的病原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释放肠毒素,潜伏期为1~7天。病原体也可能属于原虫,比如隐孢子虫、环孢子虫、蓝氏贾第鞭毛虫都可以引起腹部的不适,也可能会导致腹胀数月,同时也可能不伴有腹泻。
……………………………………
病例汇报:
来诊时患者生命体征正常。无巩膜黄疸。腹部查体无肝脾肿大,仅有轻度上腹部触诊压痛。皮肤检查显示有皮疹消退的痕迹。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4.64×10*9/L,血红蛋白g/L,血小板×10*9/L,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1.84×10*9/L,嗜酸粒细胞24.6%;
肝功能:ALT13.7U/L,AST12.9U/L,TBil15.9μmol/L,Alb43.8g/L,GGT40.1U/L,ALP81.9U/L;
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链抗原-19-9、糖链抗原72-4均在正常范围;
HBV、HCV、HEV现症感染指标阴性;
自身抗体系列无异常。
病例点评:
该病例的一个特点就是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患者没有接触能够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青霉素、呋喃妥因或磺胺类。肾上腺功能不全,可表现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胃肠道症状,包括腹痛和恶心,以及转氨酶升高,然而这个患者并没有这些表现,如低血压或色素沉着。患者也无变应性鼻炎或哮喘史。
……………………………………
病例汇报:
患者胸片正常,腹部超声检查发现肝脏有异常,肝脏内有界限不清的低回声区,无肝内和肝外导管扩张,胆囊壁无增厚,无胆石症。血清皮质醇水平测定在正常范围内。ANCA抗体检测阴性。胰蛋白酶水平也在正常范围内,血清维生素B12水平略高。
病例点评:
正常的胰蛋白酶水平排除全身性肥大细胞增多症。皮脂醇水平正常排除肾上腺功能不全的可能。ANCA抗体检测阴性排除嗜酸性肉芽肿病伴多血管炎。维生素B12略微升高,可能与肝脏细胞损伤有关。
非常重要是,肝脏B超的重要的发现不能排除有恶性肿瘤的可能,也可能是感染性的病变。
……………………………………
病例汇报:
患者收入院后曾发生高热体温达39.4℃。外周血嗜酸性细胞仍明显增高。粪便查寄生虫卵,结果阴性。
病例点评:
该患者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而且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因此寄生虫病感染的可能性大大提高。曾怀疑是粪类圆线虫感染,但是多次查粪便寄生虫卵都没有阳性发现。
……………………………………
病例汇报:
上腹部增强CT显示肝脏实质内有片状低增强区,主要在右肝叶周围门脉与肝静脉均未受累,通畅,肝内肝外导管无扩张,但观察到门静脉周围淋巴结有肿大。
病例点评:
患者有宠物狗接触史,也曾怀疑是因为弓形虫感染导致的,这可以解释腹部疼痛与嗜酸性粒细胞血症,同时也能够解释清肝脏内的边界不清的病变。但是弓形虫感染一般多见于婴幼儿,而且原发灶多在肺部。
患者在意大利旅游期间,曾经摄入凉拌的水芹,食用后就发生了胃肠道的反应,而且患者之后发生的上腹部不适,都是从这个事件后发生的,因此摄入可食性水生植物导致的肝脏内感染成为最大的疑点,肝片形吸虫病成为最大的怀疑诊断。
……………………………………
病例汇报:
对于该患者可以通过肝脏活检,取得相关的寄生虫鉴定依据。但是具有侵入性,于是先将患者的血清样本送至意大利CDC,FhSAP2抗体阳性。人肝片形吸虫病诊断成立。
采用三氯苯达唑治疗,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0mg,24小时后给予第二剂量。
三周后消化道不适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明显缓解。
6个月后肝脏的占位性病变明显见小,病情明显改善。
病例点评:
一般来说,患者来自片形吸虫病的流行区,包括旅游史,若有不明原因发热,消瘦,肝区或上腹部疼痛,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应怀疑肝片形吸虫病。确诊有赖于成虫或虫卵的检出虫卵检出,采用涂片法和沉淀法粪便虫卵检测是最常用的片形吸虫病病原学诊断方法,通过肝内病灶活检,发现成虫或虫卵也具有确诊的价值。在这个病例里引入了血清学的诊断的方法,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要做好卫生宣传工作,不吃生的或半生的水生植物,不饮生水。驱虫方案按当地流行特点而定。
……………………………………
病例述评
肝片形吸虫的生活史
成虫寄生在牛、羊及其他草食动物和人的肝脏胆管内,有时在猪和牛的肺内也可找到。在胆管内成虫排出的虫卵随胆汁排在肠道内,再和寄主的粪便一起排出体外,落入水中。在适宜的温度下经过2~3周发育成毛蚴。毛蚴从卵内出来体被纤毛在水中自由游动。
当遇到中间寄主椎实螺,即迅速地穿过其体内进入肝脏。毛蚴脱去纤毛变成囊状的胞蚴,胞蚴的胚细胞发育为雷蚴。雷蚴长圆形,有口、咽和肠。雷蚴刺破胞蚴皮膜出来,仍在螺体内继续发育,每个雷蚴再产生子雷蚴,然后形成尾蚴,尾蚴有口吸盘和腹吸盘和长的尾巴。尾蚴成熟后即离开锥实螺在水中游泳若干时间,尾部脱落成为囊蚴,固着在水草上和其他物体上,或者在水中保持游离状态。牲畜饮水或吃草时吞进囊蚴即可感染。囊蚴在肠内破壳而出,穿过肠壁经体腔而达肝脏。牛羊的肝脏胆管中如被肝片吸虫寄生,肝细织被破坏,引起肝炎及胆管变硬,同时虫体在胆管内生长发育并产卵,造成胆管的堵塞,影响消化和食欲;同时,由于虫体分泌的毒素渗入血液中,溶解红血细胞,使家畜发生贫血、消瘦及水肿等中毒现象。人体感染可能是食生水、生蔬菜所致.因此在牧场中应改良排水渠道,消灭中间寄主锥实螺,禁止饮食生水、生菜,可使人免受感染。
测试题答案
B.肝片形吸虫
李永军阅读是进步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