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病羊的常见细菌病羊李氏杆菌病
2017-5-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羊李氏杆菌病又称转圈病,是单核细胞增多症李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急性传染病。山羊和绵羊均可发生,以羔羊和孕羊最为敏感。典型症状为脑炎,幼羊常呈败血症。主要在冬春季发病。维生素A、维生素B缺乏是发病的主要诱因。
诊断要点(1)病初体温升高到40~41.6℃,不久降至接近常温。病羊精神沉郁,头颈偏向一侧(图1),多数病羊出现神经症状,如视力减弱或消失,遇到障碍时常以头顶抵着不动,绕圈倒地,四肢做游泳姿势,颈部强硬,角弓反张;面部神经、咬肌和咽部出现麻痹(图2),最后昏迷,很快死亡,病程3~5天。 (2)孕羊多在产前3周左右发生流产,流产前无任何症状。流产羊的胎衣都滞留2~3天,其后不经任何处理即自动排出。胎羊肝脏呈局灶性坏死(图3),因败血症而迅速死亡。 (3)有多种疾病可出现神经症状和流产,应加以区别。 ①脑包虫病该病体温不高,病的发展缓慢,病羊仅有转圈或斜着走等症状,不传染其他羊,患脑炎的羊多数兴奋和抑制交替出现,多数饮食正常,剖检时见有脑包虫。 ②羊患鼻蝇蛆病病羊鼻孔流血样或脓样鼻汁,常打喷嚏,用药物(0.%氯氰菊酯)喷射鼻腔,有死亡的幼虫排出,当虫体侵入颅腔时,可出现神经症状、转圈等。 ③布鲁氏菌病主要表现流产,多发于怀孕后第3~4月、流产前,发热,阴门流出黄红色液体。流产母羊发生乳房炎、关节炎和水肿,表现跛行。部分胎衣或全部胎衣呈黄色胶样,增厚,有出血点。公羊睾丸肿大。 ④衣原体病胎儿多于产前2~3周突然排出,胎儿发育良好,产下时多存活,但体质弱,于产后几天内死亡,母羊多耐过流产而不受多大伤害。 ⑤沙门氏菌病绵羊流产多见于妊娠的最后2个月,病羊体温升高达40~41℃,部分羊有腹泻。产下的活羔体质弱,腹泻,1~7天死亡。 ⑥蓖麻中毒羊采食蓖麻4~8小时后出现症状,心跳、呼吸加快,食欲和反刍废绝,腹泻,粪便有恶臭,并混有血液和假膜,尿少或无尿。怀孕羊发生流产。
图1羊李氏杆菌病精神沉郁,低头垂耳,头颈偏向一侧
图2羊李氏杆菌病面部神经、咬肌和咽部麻痹,失去咀嚼能力
图3羊李氏杆菌病死产羔羊的肝脏呈局灶性坏死
用药指南(1)治疗可用抗生素如土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或磺胺类药物,都有一定疗效。但对急性病例,治疗效果不佳。 ①青霉素疗效不理想,可选用链霉素、土霉素和金霉素等。土霉素的用量为每千克体重2.5~5.0毫克,每天2次,肌内注射。 ②丁胺卡那霉素,肌内注射,每日早晚各1次,同时肌内注射维生素C、维生素B6辅助治疗。 ③病情严重的羊可用20%磺胺嘧啶钠10~15毫升,加入5%葡萄糖生理盐水毫升,每天静脉注射2次,每次毫升,为提高疗效,可加入40%乌洛托品20毫升。 ④全群治疗于配合饲料中添加复方磺胺5-甲氧嘧啶,连用4天,添加维生素A、维生素B,连用10天,饮水中加口服补液盐,每天2次,连续3天。 (2)其他羊只宜用药物预防可用20%磺胺嘧啶钠肌内注射(成年羊每次用10毫升),每日1~2次,连用3天。此外,可用0.1%高锰酸钾溶液作饮水消毒。
相关文章推荐羊乳房炎诊断图谱
羊细颈囊尾蚴病诊断图谱
羊血吸虫病诊断图谱
羊口疮诊断图谱
羊沙门氏菌病诊断图谱
羊尿结石诊断图谱
羊子宫脱出诊断图谱
羊脑包虫病诊断图谱
羊副结核诊断图谱
羊结核杆菌病诊断图谱
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知乎此,则医之能事毕矣。
——清?赵廉《医门补要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