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一切思维模型的限制,即为成长型思维
2021-5-1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在前面一篇文章里我们说,只有反馈思维才能帮助我们渡过最艰难的初始阶段。反馈思维能带你快速达到及格线,但光靠反馈思维却很难帮助你在更大的时间周期里持续前行。那么渡过初级阶段之后,我们又该如何扶摇直上九万里呢?作者
大锤来源
千锤百炼(公号:qcbl)转载
请联系(ID:dachuizhuli)毛主席有首诗,其中两句是这样的。“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是啊,这个世界上的事,不怕晚、不怕慢,只要你一直“不下鞍”,你在不知不觉中真的就能,“离天三尺三”。时间的力量在我们从小的教育中贯穿始终,我们相信只要功夫深,绳锯能断木,滴水可穿石;甚至愚公能移山,精卫都可填海。然而事实是大家嘴上很坚定地相信这些道理,身体却很诚实地投机取巧。三分钟热情者多,持之以恒者少;聪明善变者多,愚笨守拙者少;平庸乏善者多,出类拔萃者少。回顾过去,半年前的想法,你还在坚守吗?三年前立下的目标,你有没有达成?十年前许下的宏愿,你今天又实现了吗?...
图片来源:摄图网
如果我没猜错,绝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为什么你明明知道这些是确凿无疑的真理,却依然无法在生命的每时每刻都坚守呢?事先声明,本篇文章并不是那种反复告诉大家长期主义的好处以及自律坚持能带来奇迹的鸡汤文。我今天要分享给大家的是,改变我们底层心智的一个思维模型;毫不夸张地讲,你的人生的终极幸福,就藏在其中。老规矩,咱们先从底层原理开始一步步为大家捋清楚这个思维模式的来龙去脉。所有对结果的赞美都是在害你奖赏有时候是一种伤害。大家应该都听说过这么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一位老先生的家门口总是有一群小孩在踢足球,吵得他不得安宁,无论他怎么驱赶对孩子们都没用。于是,老人心生一计,温和地对孩子们说,你们踢足球踢得真好看,只要你每天都来踢足球给我看,我就给你们每人2美元的奖赏。从此,孩子们开心无比,踢得更开心了。但没过多久,老人就声称自己钱不多了,改成了每人奖赏1美元。孩子们有点闷闷不乐了,不过还是坚持踢足球给老人看。结果,又过了一段时间,老人说自己实在没钱了,但依然想看孩子们踢球。孩子们怒气冲冲地说,没奖励,谁愿意踢球给你看。从此之后,孩子们再也没来老人门前踢过球。这个故事往往被人拿来说明金钱奖励的局限。但其实,何止是金钱啊,心理学研究发现,几乎任何对结果的奖励,比如称赞和荣誉,都会伤害我们的内在动机,从而让我们对一件事失去兴趣。外在的奖励也许会在初期给你带来更强的动力,比如被奖励2美元后踢得更起劲的孩子,但它却在偷偷地惩罚你的内在动机,让你慢慢失去好奇心,失去兴趣,甚至失去创造力。这个时候,一旦拿掉外在的奖励,你就会像那群怒气冲冲的孩子一样,再也不想再“踢足球”了。图片来源:摄图网
反馈思维其实也是一种外在奖励,它能够让你快速达到60分,但却很难让你达到80分,分,其中原因也正在于此。那么什么样的思维模式才能补上反馈思维的短板,让我们飞得更高、飞得更远呢?答案就是,——成长型思维。成长思维成长型思维指的是一种你心智底层所坚信的理念。这个理念就是,人的智力和能力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努力来获得智力和能力上的提升,遇到挫折在所难免,但困难和障碍正是智力和能力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阶段。与之相反的另一种思维模式是固定型思维。固定型思维的人,相信智力和能力都是天生的,一旦在一件事上遇到挫折就认为自己天生不是干这块的料,为了避免暴露自己天生的智力和能力不足,他们会拒绝努力,并且认为努力是一种不聪明的表现。成长型思维与固定型思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成长型思维的人享受努力的过程,而固定型思维的人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