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诺贝尔奖青蒿素揭秘感谢毛泽东,
2016-12-2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综合红
纽约时报:毛泽东会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吗?来源:纽约时报时间:年1月1日
《纽约时报》1月16日报道,原题:勾心斗角,治疟疾药品获奖。以下是文章内容摘编。
当疟疾在北越军队中肆虐时,毛泽东命令中国科学家采取行动。
自从奎宁在几个世纪前被发现之后,中药青蒿素被广泛推崇为治疗热带疾病疟疾的最伟大进步。
诺贝尔医学奖正在考虑把青蒿素的发现列为候选名单之一。每年,美国纳税人数百万美元的钱都通过这种药物的方式流向非洲。
但是几乎没有人知道其背后真实的历史,这种药物的发现要感谢毛泽东,当越南人在热带丛林中反抗美国人时,他挺身而出采取了行动。而它在中国默默无闻地存在了0年,是因为中国与世隔绝的政策,和西方捐献者、医疗机构和制药公司对它漠不关心的态度。
现在,这段历史浮出了水面。科学界依然像往常一样,多名与此有关的人士拼命争夺这项桂冠。9月份,纷争达到白热化程度,一名拉斯克奖——又称“美国的诺贝尔奖”——获奖者试图在数百位参与研制药物的中国科学家中选取一名。
毛的角色是显而易见的。
60年代,他收到了越南的求救信息:当地的疟疾似乎可以抵抗任何药物的疗效,军队士大批死亡。他于是命令顶级科学家伸出援手。在接下来的14年里,来自60个军方和民用机构的名科学家致力于这项研究。
与此同时,数千名陷入越南战争的美国士兵也感染了疟疾,沃尔特瑞德研究所也开始了新药的探索。最终,他们生产出美尔奎宁,进入市场后改名为甲氟喹。
这种药尽管有强大的效果,但也有严重的副作用,包括噩梦和妄想。年,几十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在利比亚宁可感染疟疾也不服用这种药物,因为有传言说,几名2年从阿富汗回国的特种部队士兵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就是这种药物导致的。
中国的探索之旅开始于年5月2日的一次会议,后来根据日期被命名为“52项目”。
研究人士兵分两路。一组人在已知的4万类化学品中筛选;另一组人研究传统的医学文献,派人到农村地区,向当地中医询问治疗发热的秘方。
中国在几十年前发现,晚花期、带有清香味的蒿尾植物中含有青蒿素。
公元前年的一块墓碑上提到了一种草药——青蒿,在后来几个世纪的古代文献中都有提到,包括年的《季节性发热之书》。农村的中医大夫发现了青蒿,也就是西方所谓的黄花蒿,一种叶子细小、开黄花、带有清香味的蒿尾植物。
在50年代,中国部分农村地区饮用青蒿茶来抵抗疟疾,但是从科学角度进行研究还从未有过。社会上还至少存在9种具有抵抗疟疾效果的传统药物,包括胡椒。
在实验室中,从青蒿里提取出来的物质杀死了白鼠感染的疟疾病毒。研究人员试图找到是哪种化学物质起的作用,哪种植物里含量最多,是否可以跨越血脑屏障对抗脑型疟疾,以及是否可以制成口服、静脉注射和栓剂药物。
老旧的设备拖慢了研究的速度,但是到了70年代,一种核心化学物质已经被人们找到。青蒿素具有一种自然界从未出现过的化学结构,用术语来说,它是具有一个过氧桥的倍半萜烯内酯。在0名病人身上的试验表明它可以迅速杀死寄生虫。
然而,人体对青蒿素的代谢过快,没有被杀死的寄生虫很快又会繁殖。于是科学家把它与更持久的药物混合,发明出蒿素组合疗法(最新的混合型药物是甲氟喹)。
原52办公室副主任张剑方在6年主编的一本历史资料中(译者注:书名为《迟到的报告》,由羊城晚报出版社出版),包含了一些引人 年,李国桥故意感染疟疾,“以身试法”实验针灸疗法。(记者翻拍)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李国桥。拉斯克奖得主屠呦呦。 当年国家科委颁发的青蒿素发明证书。
文、图/本报记者何涛
9月2日,81岁的屠呦呦面带笑容地站上了美国纽约拉斯克奖的领奖台,她用双手捧起了沉甸甸的奖杯,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这一国际医学大奖。屠呦呦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被称为“东方神药”的青蒿素每年都在挽救全世界无数人的生命,拉斯克基金会将临床医学研究奖颁给屠呦呦,以表彰其对治疗疟疾药物——青蒿素的研究贡献。站在奖台上的屠呦呦说:“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学给人类的一份礼物。”
获此大奖让此前默默无闻的屠呦呦震惊了中国医学界,也让常人所不知的青蒿素研究进入了大众视野。在0多年前医疗技术条件落后的中国,为何能发明出全球领先的抗疟疾药?近日,本报记者先后采访了当年参与“52项目”的多位教授,试图破解中国人发明青蒿素的秘密。
屠呦呦成为首位获拉斯克奖的中国人。美国专家称,诺贝尔医学奖下月揭晓,不排除屠获奖的可能性
对于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奖,李国桥一点也不觉得意外。李国桥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国际著名疟疾专家、青蒿素发明获奖人之一、多个青蒿素复方的发明人。
广州老专家未能分享大奖
李国桥回忆说,去年底,有位美国知名的医学教授推荐他填写一些表格,用于申报拉斯克奖,表格的最后有一个问题是:“如果你获得了这个奖,你认为还有谁应该获奖?”
李国桥当时填了两个人,第一个是屠呦呦,第二个是罗泽渊。年拉斯克奖日前揭晓,屠呦呦获奖,从而成为该重要奖项历史上第一名获奖的中国科学家。
李国桥落选,当初推荐他的美国教授向他解释:“当时推荐了两个人,但最后只定了一个人。”
迄今为止,全球共有超过00人次获得拉斯克奖,其中有80位在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因而,拉斯克奖被视为诺贝尔奖的风向标。屠呦呦获奖,证明国际社会承认中国人发明了青蒿素,也让那段已被尘封的历史重新展现到了世人面前。
尘封的“52项目”
南方的恶性疟疾在中国古籍中被称为“瘴气”,历来让人闻风丧胆。但中国开始大张旗鼓地进行抗疟疾的研究,源于一场秘密的援外任务。年,越南战争爆发,当时越南常年恶性疟疾流行,越南和美国两军都因疟疾严重减员。越南领导人向中国求援,希望中国帮助他们解决这一难题,我国领导人答应了这一请求。此后,代号为“52”的疟疾防治药物研究项目正式展开。
原全国52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张剑方今年已85岁高龄,但他精神矍铄,对52项目的众多细节记忆清晰。他回忆说,年5月2日,国家科委和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召开了“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会议”。
今年已7岁的施凛荣是当年52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助理员,他当时作为军事医药科学院的工作人员参与该项目。项目由军队抓,管理上比较严格,所有参与人员必须一心一意搞研究。
施凛荣说,52项目持续了1年,聚集了全国60多个科研单位,参加项目的常规工作人员有五六百人,加上中途轮换的,参与者总计有两三千人之多。
屠呦呦首用乙醚提取
李国桥从年就开始了针灸治疗疟疾的课题研究,年,他被点名组织一个针灸小组,加入52项目。随后,李国桥带着小组成员深入疟疾高发地区进行治疗。为了检验针灸治疗的效果,李国桥还主动叫护士把疟疾病人的血注入他的体内,故意让自己感染。
李国桥在自己身上进行了连续4天的针灸治疗,直到脾脏、肝脏肿大,全身高烧、陷入险境,才停止了在自己身上做实验。李国桥说:“想摸索一下,通过实验我彻底死心了,针灸没办法治疗疟疾。”此后,李国桥加入了中草药组的研究。
年,时年9岁的屠呦呦以中医研究院科研组组长的身份加入52项目。屠呦呦与同事一起查阅了大量药方,从中找出了出现频率较高的抗疟中草药或方剂,其中,青蒿提取物有明显的抗疟效果,对鼠疟原虫曾有过60%~80%的抑制率。
年下半年,屠呦呦从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一书中受到了启发。书中记载了“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内容,屠呦呦由此认为高温有可能对青蒿有效成分造成破坏,从而影响疗效。于是,她降低了提取温度,由乙醇提取改为用沸点更低的乙醚提取,结果发现,乙醚提取法的提取物对于鼠疟和猴疟的抑制率均达到%!
张剑方主编了《迟到的报道——五二三项目与青蒿素研发纪实》一书,书中记录了中国发明青蒿素的不少内幕。该书称,年月,全国52办公室在南京召开中草药专业组会议,屠呦呦作为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的代表,报告了青蒿对鼠疟原虫近期抑制率可达%的实验结果,引起全体与会者的 张剑方说,屠呦呦的研究对其他单位有启示作用。北京中药所在老鼠和猴子身上做了实验,效果不错。屠呦呦在一次会议上介绍了情况,云南的研究人员听后深受启发,很快就从当地的黄花蒿中提取了青蒿素,并投入了临床。
堪比“两弹一星”
云南省药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罗泽渊在云南大学的校园内发现了苦蒿,特意采集了一些带回研究所。后经石油醚、乙醚等提取出了黄蒿素,未发现对心肝有明显损害,“而且临床效果很好”。
由于李国桥小组连续7年在海南、云南等地治疗恶性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全国52项目办公室决定把云南药物所提取的黄蒿素交由李国桥小组做临床实验。“我们于年10月~12月,先后用黄蒿素治疗疟疾18例,初步结果表明,黄蒿素对疟原虫的毒杀效果快于氯喹。”李国桥说,氯喹是当时美国人研制的抗疟疾药,药效不明显。
此后,经过两年的三次“大会战”,广东、江苏、四川等地用青蒿素和青蒿简易制剂临床治疗疟疾0例,其中青蒿素治疗例,有效率%;青蒿素简易制剂治疗1例,有效率在90%以上。
李国桥说,一系列的实验证明青蒿素是好药,上级要求必须要用最快的速度研发新药。新药于年研制成功,并于年通过全国鉴定。
这是一场长达1年的艰苦长跑。施凛荣说,当时是特殊时期,其他项目都停了,只有“两弹一星”和52项目没有停。“大家不为名利,一心工作,跟现在不一样。发明青蒿素是一场接力赛,当时一有成果,大家就马上拿出来分享。”李国桥说。
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青蒿素作为治疗疟疾的一线药物挽救了无数生命,其中大部分是生活在全球最贫困地区的儿童。
名利浮现,争议不断
据张剑方透露,年召开了关于青蒿素的全国性鉴定会议,确定了6家发明单位和49家协作单位。卫生部向国家科委评奖委员会写了报告,国家奖励了0元。
张剑方说,0元在当时很值钱。中医研究院分得了2元,广州中医药大学分得了元,其他一些单位也得了奖金。他们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向全世界发布了青蒿素的发明成果——那时还没有专利制度。
但有关青蒿素发明和利用的争论从来都没有平息过,这让张剑方感觉很为难。张剑方说,其中一家发明单位用所有发明单位共有的研究资料单独向卫生部申请了新药证书。此事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另外几家发明单位向国家科委、卫生部和国家医药管理局写报告抗议,后来还打了官司,但最终不了了之。
张剑方发现,最近有学者写文章暗指青蒿素是屠呦呦研究小组的另一名成员提取出来的。“这一点本身就争论得很厉害”。为此,北京大学有一个研究生花了很多时间研究青蒿素的发展史。
一人获奖背后的声音
对于美国将拉斯克奖仅颁给屠呦呦一人,张剑方说他“很难办”。“美国人给中国人一个奖,这是好事。当时西方不承认,现在承认了,只要承认是中国发明的,我就高兴。但另一方面,我觉得只颁给一个人,有些不合适。美国的颁奖制度跟我们不一样。我们的颁奖制度是先征得基层同意,然后一层层上报,先报到市里、省里,再报到国务院。这次美国人颁这个奖,事先国家科委、卫生部可能都不知道。”
“这个奖不是我报的,也没有征求我的意见。我还是赞成国家科委批的发明单位获奖。”张剑方说,“我希望中国医务工作者不但能得这个奖,还能得诺贝尔奖。屠呦呦可以得奖,她有一定的贡献,但我不赞成她一个人得奖,我赞成国家科委批准的发明单位都应该得奖。如果只是她一个人得奖,整个52项目组的人都不会同意。”
“有人说争论反映了中国人的劣根性,其实不是这么回事。中国人得奖我很高兴,但是只是屠呦呦一个人得奖,感觉不公平。”施凛荣说,去年底,他与张剑方联名向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写信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对于中国医学界的争论,屠呦呦一直没有正面回应。一位了解她的美国学者称,她与一些人有矛盾,不愿再提这些事情,她的一些研究资料也没有对外公开。
沙龙简介:
上海金融跨业投资沙龙暨上海第一理财师俱乐部,金融投资资深人士社区. 年至2015年三季度,累计安排80期聚会,近两千人次出席,形成线上0位专业人士 沙龙记要及活动通知发布在本 聚会群友要求:从业十年以上,金融机构及法务、地产、创投、PE,高校,家族资产管理者,商务社群,实业等人士,一般要求为部门负责人,合伙人等.
沙龙报名,白癜风有什么治疗方法白癜风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