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儿营养学

2018-10-1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儿童营养参考摄入量一、营养素摄入标准

03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表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最低推荐摄入量和最高可耐受量

人群

V.DIU/d

钙mg/d

铁mg/d

锌mg/d

最低量

最高量

最低量

最高量

最低量

最高量

最低量

最高量

0岁~

00

0.3

.0

0.5岁~

50

0

3.5

岁~

9

5

4.0

8

4岁~

00

0

30

5.5

7岁~

3

35

7.0

9

二、常见食物营养素含量

食物名称

钙(mg)

铁(mg)

锌(mg)

维生素D(IU)

00ml母乳

30

0.

0.8

.

00ml牛奶

04

0.3

0.4

00g瘦猪肉

6

3

.99

00g瘦羊肉

9

3.9

6.06

00g瘦牛肉

9

.8

3.7

00g极品精米

3

0.

.70

00g小麦标准粉

3

0.6

0.

00g玉米面(黄)

0.4

0.08

个鸡蛋黄

8

0.5

5

00g鸡肝(柴鸡)

7

.4

67

00g猪肝

6

3.

3.68

00g猪肉松

3

3.3

4.43

三、京儿产品元素含量表

产品名称

每袋

主要成分

京儿鳕鱼肝油

维生素D33IU、DHA60mg

维生素D、维生素A、DHA、EPA

京儿乳酸钙颗粒

48mg

乳酸钙

京儿钙颗粒

49mng

L-乳酸钙

京儿锌维D钙

钙3mg、维生素D76IU、锌.mg

碳酸钙、维生素D、葡萄糖酸锌

京儿铁颗粒

铁6mg、维生素C

葡萄糖酸亚铁

京儿锌颗粒

4.5mg

葡萄糖酸锌

四、膳食种类指导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06年第四版——食物种类及数量

食物类别

单位

幼儿(岁)

儿童青少年(岁)

成人(岁)

-

4-

7-

-

4-

8-

65-

谷类

(g/d)

85—00

00-50

50—00

5—50

50-

00-

00-50

全谷物和杂豆类

(g/d)

适量

30-70

50-00

50-50

50-50

薯类

(g/d)

适量

5-50

50-00

50-00

50~75

蔬菜

(g/d)

00-50

50-

-

水果

(g/d)

00~50

50

50~00

00-

~

00~

00-

乳类

(g/d)

-

大豆

(g/周)

35~05

05

05

05

05~75

05~75

05

坚果

(g/周)

50-70

畜禽肉

(g/d)

5-5

5-40

40

50

50-75

40-75

40-50

蛋类

(g/d)

0~5

5

5-40

40-50

50

40—50

40—50

水产品

(g/d)

5-0

0~40

40

50

50-75

40—75

40~50

食盐

(g/d)

3

4

6

6

6

5

烹调油

(g/d)

5—0

0—5

0—5

5—30

(ml/d)

00—

常见营养性疾病一、维生素D缺乏的防治指导

.了解维生素D

维生素D是类固醇的衍生物,环戊烷多氧非类化合物,因具有抗佝偻病的作用,所以又叫抗佝偻病维生素。以D3(胆钙化醇)和D(麦角钙化醇)两种形式最为常见。

人体内维生素D3的来源是皮肤表皮和真皮内的7一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转变而来,从动物性食物中摄入者很少。维生素D是植物体内的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而来,其活性只有维生素D3的/3。由于7一脱氢胆固醇和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可转变为维生素D,故它们称为维生素D原。

人类从两个途径获得维生素D,即经口从食物摄入与皮肤内由维生素D原形成。

.熟悉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

维生素D在体内发挥生理功能,并非其原始形式,而是经代谢活化而成的活化形式。其主要生理功能有:

①促进小肠黏膜对钙吸收。

②促进骨组织的钙化。

③促进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

维生素D缺乏在婴幼儿可引起佝偻病,以钙、磷代谢障碍和骨样组织钙化障碍为特征;在成人使成熟骨矿化不全,表现为骨质软化症。

3.掌握维生素D缺乏的常见原因

()阳光照影不足:人体皮肤中的脱氢胆固醇经日光中紫外线照射后可转变为维生素D,这是人类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因此,缺乏室外活动者因接触阳光少而易患本病。

()食物中钙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当:乳类中含维生素很少,如单纯乳类喂养不另加维生素D制剂或少晒太阳可发生维生素D缺乏。人乳的钙磷比例适宜(∶),钙的吸收率较高,而牛乳的钙磷比例不当(.∶),钙的吸收率较低,因此人乳喂养的孩子患佝偻病者比牛乳喂养的孩子少。

(3)维生素D的需要量增加:某些婴幼儿生长发育过快,维生素D供不应求。

(4)疾病或药物影响:胃肠、肝胆疾病可影响维生素D和钙磷的吸收和利用。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或糖皮质激素可干扰维生素D及钙的代谢。

4.掌握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的临床表现

主要是神经精神症状和骨骼的变化。

()神经精神症状

神经精神症状为佝偻病初期的主要临床表现,可持续数周至数月,表现为多汗、夜惊、易激怒等,特别是入睡后头部汗多,与气候无关,由于汗液刺激,患儿经常摇头擦枕,形成枕秃或环形脱发。以上症状虽非特异性表现,但在好发地区,可以作为早期诊断的参考依据。

()骨骼变化

骨骼的变化与年龄、生长速率及维生素D缺乏的程度等因素有关。

①头部。颅骨软化为佝偻病的早期表现。多见于3~6个月婴儿,轻者前囟边缘软化,闭合延迟,可迟至~3岁才闭合。重者颞枕部呈乒乓球样软化,以手指按压枕、顶骨中央,有弹性。由于骨膜下骨样组织增生,可导致额、顶骨对称性隆起,形成“方颅”“鞍状头”或“十字头”。佝偻病患儿出牙晚可延至岁,或3岁才出齐。严重者牙齿排列不齐,釉质发育不良。

②胸部肋骨串珠。在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区呈钝圆形隆起,外观似串珠,以第7~0肋最显著。也可向内隆起压迫肺而导致局部不张,易患肺炎。

③胸廓畸形。岁以内的患儿肋骨软化,胸廓因受膈肌收缩而内陷,呈现沿胸骨下缘水平的凹沟,称为赫氏沟。岁以上患儿可见有鸡胸等胸廓畸形;剑突区内陷,形成漏斗胸。

④四肢及脊柱。由于骨骼软化,上下肢均可因承重而弯曲变形,婴儿爬行时可发生上肢弯曲,较大的儿童站立行走时则发生下肢变曲,出现O形腿或×形腿。脊柱受重力影响可发生侧向或前后向弯曲。严重佝偻病儿可能发生骨折。另外,长骨干骺端肥大,以腕部明显,桡骨、尺骨端呈钝圆形隆起,形似“手足镯”。

(3)其他表现

佝偻病患儿一般发育不良,神情呆滞,条件反射建立缓慢且不巩固。能直立行走的时间也较晚。由于低血钙,6个月以下的小儿常出现肌痉挛或手足搐搦,更大些的儿童可有骨痛、骨变形等表现。由于胸廓畸形,呼吸运动受限制,病儿容易继发肺部感染。也常见消化系统的功能障碍。

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在病程中出现较早,而恢复最晚,故在临床诊断及治疗观察中价值较大。

对于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的亚临床佝偻病,可测定血清5-(OH)D3水平,正常值为0~80mmol/L。典型佝偻病病人该值几乎为零,亚临床佝偻病病人该值显著下降,但经维生素D治疗后可显著回升,因此血清5-(OH)D3的水平是敏感而可靠的生化指标。

5.掌握婴儿佝偻病的防治措施:

()广泛开展健康教育。从胎儿期开始,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如向家长宣传佝偻病的病因、预防措施以及正确使用维生素D的方法,指导家长参与自我和婴儿保健。

()指导合理喂养。提倡对生后4个月内的婴儿进行母乳喂养,从4?6个月开始及时添加泥糊状食品,补充富有维生素D、钙、磷及蛋白质等的营养物质,如蛋黄(00克含维生素D50单位)、肝类、贝类、鱼类等。人工喂养的婴儿,尽量食用配方奶或维生素AD强化奶。

(3)多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太阳中的紫外线可以使人体皮下组织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变成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提倡孕妇乳母和婴幼儿经常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

(4)补充维生素D。对婴幼儿、青少年、孕妇与乳母来说,每日给予~IU(7.5~0ug)就可以促进钙吸收并满足发育的需要。摄入IU可明显提高预防佝偻症的作用。

一般食物及牛奶中所含的钙是能够满足身体需要的。但是必须有足够的维生素D,钙才能被吸收。成熟乳仅含维生素D0.33μg/L,相当于3IU/L,从母乳中摄入的维生素D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为了预防佝偻病,婴儿从出生后?3周就要开始补充维生素D,早产儿和双胎儿出生时体内储钙不足,应从出生后周开始补充钙和维牛素D。

操作方法:通常使用的是鱼肝油,维生素D的补充每日~国际单位,不能超过国际单位,否则长期过量服用会发生中毒反应。补充鱼肝油滴剂时,可以用滴管直接滴入婴儿口中。

京儿鳕鱼肝油,原料选用北极冰岛深海鳕鱼;无人工合成维生素,通过SFDA严格批准,更安全有效;口味更加纯正。

婴儿每日需要钙量约毫克,除去牛奶中的钙以外,还应适量补充;?6个月为毫克,6个月?岁的均为毫克,?4岁以下的为毫克。钙剂的补充必须有维生素D的参与才容易吸收。

京儿集团有京儿钙和京儿乳酸钙,医院专家研制母乳化配方,特别添加了母乳中促进钙吸收的β-乳糖,系优质的钙源,吸收率好,更安全,是宝宝更喜欢的水果味,适合单独补充维生素AD的宝宝长期安全补钙。

补充钙剂时钙不要加入牛奶中服用,因为钙在奶中易形成不吸收的钙盐沉淀,可以用小勺将化好的钙剂直接喂入婴儿口中。

二、维生素B缺乏病

维生素B缺乏病临床上以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症状为主。在我国南方此病的发病率较高,主要由于这些地区以精米为主食,且气候炎热潮湿,汗液中丢失的维生素B较多。另外,由于过量饮酒造成维生素B的亚临床缺乏者为数亦不少,应引起广泛的   :由于宝宝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全,当摄入的钙超过推荐量时,会与奶制品中的磷、酪蛋白结合,形成食积而引起宝宝上火,出现大便干结的症状,粪便硬结而量少,呈栗粒状,每隔3~5天才排便一次。排便过程延长或排便困难,排便时因肛门受干结粪便剌激出现疼痛而哭闹。

  :患上便秘的宝宝由于排便时感到疼痛,因此常常会尽可能拖延排便时间,造成大便更加干燥,形成恶性循环。另外,便秘造成宝宝体内残留的食物没有及时通过大便排出,日久便在胃肠道产生毒素,形成有害物质。有害物质会降低免疫力,人体易被外界病毒所侵害。长期排便不畅,会引起以后心理上对排便的抗拒,长久形成没有排便的习惯,将来习惯性便秘。

).小便黄

  :观察宝宝的小便,若发现比平时的颜色变黄,分量变少,这一症状表明宝宝上火了。这也是体内水份缺少在尿液中的体现,需要采取措施调节。

  :由于体内积火,流汗、排尿、皮肤及呼吸时水分蒸发,造成较多水分流失,这些也是造成粪便干硬的原因。长期小便短黄,代表宝宝身体经常水分缺失,正常生理活动和身体发育必然受到影响。

3).口舌生疮

  :身体上火引起的口舌生疮,由于疼痛等不适的感觉,未会说话的孩子多表现为不肯吃饭,容易烦躁,不安哭闹,甚至不愿喝水。有些宝宝会不时在口腔附近用手触动。出现以上表现,就需要检查宝宝的口腔粘膜和舌头是否有疮或溃疡。

  :口舌生疮导致孩子不肯吃饭、烦躁不安、甚至不愿喝水。,使宝宝正常营养供应不足,影响身体发育。另外,口舌生疮的这样的症状,不注意很容易引起口角炎,俗称"烂嘴角"的问题。

4).睡不香

  :宝宝睡觉的时候经常出现烦躁、不安、哭闹、易惊醒,身子不停翻动,有时还会咬咬牙等等情况,宝宝若无其它病症、身体不适,就有可能是因为上火引起的体内失调而引起的睡眠障碍。

  :睡不香导致生活作息紊乱,也使宝宝容易出现生气、精神烦躁、脾气急躁冲动、情绪波动等状况,这些都容易使孩子的生理机能出现偏差,进一步加重上火问题。最终导致发育不良、抵抗力下降、病毒侵袭感冒发烧等严重后果,从而影响宝宝正常身心发展。

5).眼屎增多

  :有些宝宝会出现眼内分泌物增多的情况,尤其是早晨起床时可见眼角有眼屎,过多时会粘住眼睑。在排除这些眼部不洁物是由于正常胎脂分泌或者其他病变可能之后,可初步判定宝宝上火。

  :眼睛分泌物(眼屎)多而不注意清洁,容易引起病菌入侵,其中一种情况是引发麦粒肿。麦粒肿俗称针眼,是睫毛毛囊附近的皮脂腺或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是宝宝常见的眼病。中医同时认为这是外感风热毒邪过食辛辣,脾胃蕴积热毒,热毒上攻而致病。

6).有口气

  :口气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身体发出的警示信号。宝宝口中呼出不良气味,表示孩子可能正在上火。宝宝不良口气的问题,该及时判断排除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

  :口气常代表宝宝肠胃功能紊乱,身体的“胃火”一般与喂养不当出现积食有关。有口气会影响到日常生活体验,而胃火严重时会同步出现大便干结等问题,形成上火的恶性循环。

4.宝宝上火的调理

)、选择母乳喂养:宝宝出生后最好给予母乳喂养并保证充足的母乳量,因为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因为母乳中含有低聚糖的浓度很高,达8-g/升或更多,其种类多达30多种,尤其是低聚半乳糖含量最多,其次是低聚果糖,它们以短链糖的形式存在于肠道中,在肠道中可以快速提高有益菌的繁殖,不会让宝宝上火。必要时加用京儿益生菌。

)、注意日常饮食:平时我们对宝宝的饮食也要多注意一些,如多吃些清火蔬菜,如白菜、芹菜、莴笋、茄子、等。要忌辛辣、油腻、高热量的食物,要注意给宝宝少吃大葱、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肉类、巧克力以及油炸类等热量高的食物。在做菜的时候我们可以注意一下营养搭配,对于宝宝来说更是一举两得。同时呢,还可以做一些去火汤之类的,比如说绿豆汤,这是我们最为常见的,还有如荸荠丸子汤、红枣枸杞子橘皮汤等。本来上火的时候宝宝们就食欲不振,或者是饮食困难,这样一来在饮食方面我们的宝宝就不会因上火而缺乏营养了。水果不但含有丰富的营养且能够帮助消化,经常性的让孩子多吃水果,特别是应季性的水果是有利于宝宝成长发育的。我们还可以用水果做成美味的水果沙拉来吸引孩子吃。必要时加用京儿果蔬宝。

3)、合理的起居作息:要培养宝宝喝白开水的习惯,补充宝宝体内所需的水分,同时也是在清理肠道,排除废物等。如果宝宝不爱喝白开水可以加一些白糖或者是果汁类的东西。在起居上要保证宝宝有足够的睡眠,因为睡眠不够或是睡眠质量不好,引起上火。还要注意保持室内的环境清新,让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此外也要考虑劳逸结合,切不可让孩子过度疲劳。

4)、加用京儿清润宝等。

十二、厌食

小儿厌食症主要表现为长时间食欲不振,伴有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等症状。小儿厌食症需要针对病因对症处理,注意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增加活动量。

.小儿厌食症的原因

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长时间内食欲不振,厌恶或抗拒进食,尤以学龄前儿童多见。小儿厌食症多是由不良的饮食习惯引起,全身性疾病、微量元素缺乏等也会导致小儿厌食。

)、大多数的厌食症与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关。零食过多、饮用大量饮料、进食时注意力不集中(如边吃边玩、边吃边看电视)等等不良的习惯,可以扰乱或抑制胃酸及消化酶的分泌,从而使小儿食欲减退。

)、家长长期强迫进食的恶果。这些家长他们常常过分担心小儿营养不足,体重增长不快,进食量过少等,强迫小儿进食。大大影响了小儿的情绪,产生了"进食等于受罪"的错觉,并逐渐形成了条件反射性拒食,最终发展成厌食。

3)、多种急、慢性疾病常常伴有厌食。其中尤以消化道疾病较为明显,如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肠炎、长期便秘等都可以引起小儿厌食。

4)、长期服用药物可能会导致小儿厌食。如红霉素、氯霉素、磺胺类药物以及氨茶碱等。维生素A或维生素D服用过量导致中毒,也会引起小儿厌食。

5)、微量元素缺乏。缺锌也可导致厌食。若厌食的小儿找不到其它可以解释的原因时,可做血锌或发锌的浓度测定。另外,某些内分泌素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激素相对不足也可表现厌食。

为了避免小儿患厌食症,家长需要让小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餐前不吃零食,专心用餐,不偏食不挑食;家长也要注意不要强迫小儿进食,以免小儿对进食产生恐惧,导致厌食。

.小儿厌食症的症状

小儿厌食症主要的症状表现为小儿食欲减退抗拒进食,除此之外,厌食症患儿还会出现呕吐、便秘、腹胀、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

由于不同原因引起的小儿厌食症的症状表现也不同:

)、由于乳食喂养不当引起的厌食症,患儿常吐奶,口中有酸味,脘腹胀满,大便酸臭,舌质红、苔白腻。患儿常呕吐酸腐食物残渣,按压腹部可感到剧痛,大便腥臭,舌苔白腻,指纹多见紫滞。

)、痰湿滋生型厌食,患儿形体消瘦或虚胖,不思饮食,呕吐痰涎,大便稀,面无光泽而苍白,舌苔白腻,脉濡滑,指纹淡红。

3)、虫积伤脾型厌食,患儿面色苍黄,肌肉消瘦,精神不安,不欲饮食,嗜食异物,睡眠时磨牙,腹痛腹胀,大便不调,巩膜上有蓝斑,面有白斑,唇口生白点等。

3.小儿厌食症的处理

治疗小儿厌食症需要针对发病原因对症处理。

)、合理喂养,培养好的饮食习惯:吃饭应以“吃饱而不过饱”为原则,定时进食,每天三餐饭,中间加两次点心和水果较为适宜;少吃油炸等燥热食物、肥厚食物和生冷食物,以免增加胃肠负担,影响食欲;要保持轻松愉快的进食情绪。

)、加强体育锻炼:适当增加孩子的活动量,可使胃肠蠕动加快,消化液分泌旺盛,食欲增加,增强胃肠道消化和吸收功能。

3)、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对身体疾病或胃肠道疾病及时进行治疗,去除病因。而且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家长不要私自给小儿乱服药物。

4)、停用引起胃肠反应的抗生素及其他药物,加用京儿益生菌。

5)、补充微量元素:如缺锌引起的厌食,可给予口服京儿锌颗粒。

6)、药物:助消化剂、胃动力药,京儿开胃宝。

4.厌食症预防

厌食症患儿长期食欲不振不愿进食,身体吸收不到足够的营养,生长发育受到极大影响。为了防止小儿患厌食症,家长应积极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合理喂养。4个月内的婴儿最好采用纯母乳喂养。在添加辅食时,也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操之过急。对于岁以下的小儿,若无特殊需求不必添加补药和补品。

)、让小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进餐,适当控制零食。饮食合理搭配。每餐要求荤素、粗细、干稀搭配。加用京儿营养包。

3)、防止挑食和偏食。其次小儿喜欢吃的饭菜要适当地限制,防止过食损伤脾胃。还有要经常变换饭菜花样,使小儿有新鲜感,提高他们的食欲。

4)、节制冷饮和甜食。中医认为冷饮损伤脾胃,西医认为会降低消化道功能,影响消化液的分泌。甜食吃得过多也会碍胃。这两类食品饱腹作用强,影响吃正餐,所以要有节制。

5)、改善进餐环境。进餐时大人过多地说笑,听广播,看电视,容易转移小儿吃饭的注意力,应排除各种干扰,让小儿专心吃饭。小儿进食父母不能过多干涉,也不要强迫小儿吃当时不爱吃的饭菜。另外,尽量让小儿与大人共餐,提高小儿进餐的积极性。

6)、保证充足睡眠,适量活动,定时排便。合理的生活制度能诱发、调动、保护和促进食欲。

7)、积极治疗因疾病导致的小儿厌食。如果小儿是由于疾病导致食欲下降,需要及早治疗疾病,病愈后小儿食欲自然会增长。

此外,家长是小儿的榜样。在和小儿一同进餐时,家长不要出现挑食、暴食或不食等行为,以免小儿学样,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

加用京儿开胃宝等。

十三、鹅口疮

鹅口疮又称雪口病,为白色念珠菌感染在粘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营养不良、腹泻、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儿常有此症。新生儿多由产道感染或因哺乳时奶头不洁及污染的乳具感染。

[临床表现]

可见口腔粘膜表面覆盖白色乳凝块样小点或小片状物,可逐渐融合成大片,不易擦去,周围无炎症反应,强行剥离后局部粘膜潮红、粗糙、可有溢血,不痛,不流涎,一般不影响吃奶,无全身症状;重症则整个口腔均被白色斑膜覆盖,甚至可蔓延到咽、喉头、食管、气管、肺等处而危及生命。重症患儿可伴低热、拒食、吞咽困难。取白膜少许放玻片上加0%氢氧化钠一滴,在显微镜下可见真菌的菌丝和孢子。

[治疗]

一般不需口服抗真菌药物。可用%碳酸氢钠溶液于哺乳前后清洁口腔。或局部涂抹0万-0万U/ml制霉菌素鱼肝油混悬溶液,每日~3次。亦可口服肠道微生态制剂,如京儿益生菌纠正肠道菌群失调,抑制真菌生长。预防应注意哺乳卫生,加强营养,适当增加含B族维生素的京儿营养包。

十四、婴儿湿疹的防治指导

.认识婴儿湿疹

湿疫是婴儿的一种常见病,多在6个月左右时发生,一般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力的增强而逐渐好转。

婴儿对食物过敏的自发消失期是0~个月。原因大多数是因婴儿已有先天性敏感体质,再遇到敏感物质刺激诱发而成。表现:湿疹表现主要是瘙痒,形态有多种。如红肿、脱皮、破损,发疫部位常见于关节屈位凹陷处。湿疹对婴儿的健康影响很大,除了积极的治疗外,家庭护理也很重要。

.熟知预防和护理的方法:

()积极找到过敏的原因,并及时排除。

添加辅食时要循序渐进,可以发现过敏的食物。容易引起敏感的刺激物包括:鱼、蛋、花生和食物的附加剂等,味精容易加重敏感情况;易敏感物质还包括:粉尘、洗洁精、肥皂、洗发水等(婴儿洗浴宜选择专用品)。

()实施母乳喂养:只有母乳喂养才能满足6个月以内婴儿的全部营养,而且可大大降低过敏的发生率。有过敏体质的婴儿应将哺乳时间延长到对食物过敏的自发消失期(即0~个月)。

(3)婴儿的衣服宜用纯棉制品,宽松、透气,保持皮肤的干燥,避免粗糙的衣服边角造成机械性摩擦,禁用化纤和羊毛织物。

(4)饮食上切勿过量,禁吃海鲜,牛奶延长煮沸时间,如果鸡蛋清过敏,只吃鸡蛋黄为好。

(5)每天在湿疹部位涂抹药膏,如京儿肤乐霜。京儿肤乐霜拥有保密配方,纯中药制剂不含激素,采用透皮技术确保中药成分渗入皮肤深层,发挥疗效;00%天然植物精华,温和无刺激,适用于湿疹、风疹、奶癣、尿布性皮炎、皮肤瘙痒等。情况严重时可请中医开方进行调理。

(6)湿疹比较厉害时不要进行预防接种,避免接触其他病人。

体格生长量表

()体格生长值相关表格

正常儿童身长/体重参考标准

身高(厘米)

体重(千克)

0

47.~53.8

46.6~53.0

.6~4.

.57~4.04

5.0~58.8

50.0~57.5

3.58~5.60

3.38~5.7

54.6~63.0

53.4~6.6

4.53~7.05

4.~6.5

3月

57.7~66.3

56.5~64.9

5.37~8.9

4.96~7.6

4月

60.3~69.0

59.~67.4

5.99~9.0

5.55~8.47

5月

6.4~7.

6.0~69.5

6.45~9.86

6.00~9.0

6月

64.0~73.0

6.5~7.

6.80~0.37

6.34~9.59

7月

65.3~74.5

63.8~7.8

7.09~0.79

6.63~0.0

8月

66.6~76.0

65.~74.3

7.33~.5

6.88~0.37

9月

67.9~77.5

66.4~75.9

7.56~.49

7.~0.7

0月

69.~79.0

67.6~77.4

7.77~.80

7.3~.0

70.4~80.4

68.9~78.8

7.98~.0

7.5~.30

7.5~8.8

70.0~80.

8.6~.37

7.70~.57

5月

74.4~85.4

73.~84.0

8.68~3.5

8.~.33

8月

76.9~88.7

76.0~87.4

9.9~3.90

8.73~3.

79.5~9.0

78.5~90.7

9.7~4.70

9.6~3.93

4月

8.~95.3

80.9~93.9

0.~5.46

9.76~4.7

7月

84.3~98.

83.~96.8

0.68~6.7

0.~5.45

30月

86.4~00.5

85.~99.3

.~6.83

0.65~6.6

33月

87.7~0.7

87.3~0.6

.53~7.48

.08~6.87

36月

90.4~04.8

89.3~03.6

.94~8.

.50~7.55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儿童生长参照标准》

儿童头围平均值

月(年)龄

头围值(cm)

出生时

34

6个月

4

岁时

46

岁时

(共)48

5岁时

(共)50

5岁时

(共)54?58

儿童胸围增长情况参考值

月(年)龄

平均增长值(cm)

出生时

3

第一年

增长

第二年

增长3

第二年

增长?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
北京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最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cnygtex.com/nxcbzz/75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