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1-8-1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辞旧迎新,《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第21卷第1期如期发行。本期杂志内容丰富多彩,有关于细菌、真菌和病毒等的论著和综述,有关于全国各地细菌和真菌耐药性监测结果,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报道,还有精彩的临床病例报告,精彩内容抢先看!

01

论著

1、医院细菌耐药监测

本研究对上海地区医院临床分离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按上海市细菌真菌耐药监测网技术方案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共收集年1-12医院临床分离菌共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29.1%(/),革兰阴性菌占70.9%(/)。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其他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MRSE和其他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43.4%、83.2%和76.6%。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MRSE和其他MRCNS)对绝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MSSA、MSSE和其他MSCNS)。MRSA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唑和利福平的耐药率低,分别为5.2%和3.0%,MRSE对利福平耐药率低(7.6%),未发现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株。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对多数测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低于屎肠球菌;粪肠球菌中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但对利奈唑胺耐药率达1.7%;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率分别为0.4%和0.2%。年儿童和成人中分离的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敏感株(PSSP)分别占96.8%和96.9%,检出率较年有所上升,中介和耐药株(PISP和PRSP)的检出率则有所下降。肠杆菌目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较敏感,多数菌属的耐药率低于20.0%(除克雷伯菌属外)。此外,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3.4%和63.1%,铜绿假单胞菌对上述两药的耐药率分别为30.0%和26.1%。临床分离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仍呈增长趋势,尤其是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医院的耐药形势仍然严峻,需各相关部门协作以遏制耐药细菌流行播散。

(吴湜,胡付品,蒋晓飞等医院抗生素研究所等)

2、T细胞斑点试验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以年1月-年12医院收治的93例脑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确诊或临床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62例,非结核性脑膜炎31例。所有入组患者治疗前均检测外周血T-SPOT.TB,脑脊液腺苷脱氨酶(ADA)、结核分枝杆菌DNA(TBDNA)、抗酸杆菌(AFB)涂片,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外周血T-SPOT.TB检测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灵敏度为82.3%(51/62),特异度为80.7%(25/31),灵敏度明显高于脑脊液ADA(61.3%,38/62)、脑脊液TB-DNA(27.4%,17/62)、脑脊液AFB涂片(16.1%,10/62),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UC)来分析不同试验方法的诊断价值,外周血T-SPOT.TB、脑脊液ADA、脑脊液TB-DNA和脑脊液AFB涂片的AUC值分别为0.、0.、0.、0.。外周血T-SPOT.TB在结核性脑膜炎中的诊断效能最高。因此,外周血T-SPOT.TB在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中,可作为可靠的辅助参考指标之一。

(张新宝,姚超,洪医院结核科)

3、1,2-二羟基蒽醌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念珠菌混合生物膜的作用研究

本研究收集年临床分离鉴定的2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以及2株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利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1,2-二羟基蒽醌作用后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念珠菌DAY混合菌群生长能力变化,并进一步采用96孔板结晶紫染色法测定1,2-二羟基蒽醌作用前后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念珠菌DAY单独生长时以及混合生物膜形成能力差异。结果发现,1,2-二羟基蒽醌可以明显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念珠菌DAY混合菌群的生长能力;静态生物膜实验显示1,2-二羟基蒽醌可以明显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念珠菌DAY混合生物膜的形成能力,其作用主要是通过降低白念珠菌DAY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因此,1,2-二羟基蒽醌可以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念珠菌混合生物膜形成的能力,其机制主要通过降低白念珠菌菌丝形成的相关基因ALS3和RBT1的表达。

(张永臣,虞玲,黄菁等南京中医院等)

4、肺吸虫脑病10例临床分析

本研究综合分析了肺吸虫脑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以提高临床诊治能力。收集年1月-年12月医院收治的肺吸虫脑病病例,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10例患者男8例,女2例,年龄3~12岁,中位年龄7.8岁,其中8例有确切生食或半生食流行区肺吸虫中间宿主及其制品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以神经系统障碍为主,9例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数升高,10例肺吸虫抗体阳性,头颅磁共振成像主要表现为脑炎型5例,血肿型3例,囊肿型2例。10例患者使用吡喹酮治疗后8例治愈,2例遗留部分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肺吸虫脑病多见于儿童,临床表现不典型,需结合流行病学史及相关辅助检查诊断,首选吡喹酮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肖科,赵东霞,王映伟等医院)

02

病例报道

本期杂志含五篇临床少见病例报道:1例化脓性脑膜炎合并病毒性脑炎、1例马红球菌致手部脓肿、1例播散性诺卡菌病合并肺曲霉感染、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严重肝损害以及1例犬巴斯德菌伤口感染。

03

综述

1、《鲍曼不动杆菌和铁离子及铁离子转运系统》:铁离子是鲍曼不动杆菌生长所必须的金属离子,铁的吸收能增强菌株的致病性和毒力。人体内游离铁离子浓度通常不能满足细菌生长需求,为了抵抗这种恶劣坏境,细菌衍生出了许多直接或者间接的机制来获取铁离子。本文主要综述几种重要的铁转运机制及其相关应用。

2、《耐碳青霉烯类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的研究进展》:随着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临床广泛应用,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上升幅度明显。以其高毒力和高耐药汇聚在同一种细菌,成为“超级细菌”,耐碳青霉烯类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CR-hvKP)的出现,给全球公共卫生及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极大挑战。本文对近年来CR-hvKP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3、《透析相关感染及预防策略》:肾脏替代疗法是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包括血液透析(血透)、腹膜透析(腹透)及肾移植。透析病人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感染是导致透析病人死亡的第二大因素。研究表明血透和腹透病人的生存率无明显差别,但腹透病人感染发生率较血透高。本文将针对不同的透析方式及感染类型进行综述。

4、《冠状病毒病的临床相关研究》:COVID-19传播速度较快,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覆盖面广,在家庭、医院均有典型的聚集性传播特点,全球各地的流行模式基本相似,已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本文主要对COVID-19的流行病学特点、影像学特征、临床特点、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综述。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学术影响力指标持续排名学科前列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年最新出版,《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在临床医学综合类杂志中复合影响因子3.(学科排序1/),期刊综合影响因子2.(学科排序1/),技术研究类影响因子2.(学科排序1/99),影响力指数(CI).(学科排序4/),四项指标中三项排名第一;在内科学类杂志中复合影响因子3.(学科排序2/),期刊综合影响因子2.(学科排序1/),技术研究类影响因子2.(学科排序1/99),影响力指数(CI).(学科排序6/)。

年《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荣获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

感谢广大作者、读者和相关专业人士对本刊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cnygtex.com/nxcbys/117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