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头痛病例分享
2017-12-1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几乎每个人都有过头痛,大多为良性头痛,不妨碍身体,良性颅内高压预后也较好。少数为非良性头痛,其中最严重的是颅内肿瘤,晨间头痛、进行性加重伴呕吐提示脑肿瘤,如延误诊断治疗,可带来严重后果甚至死亡。因此,儿童头痛尤其要排除脑肿瘤,并与其他原因所致颅内占位病变相鉴别。脑血管畸形破裂前可有剧烈头痛,破裂后头痛消失,但常进入惊厥、昏迷状态,因此剧烈头痛时要卧床休息。腰穿后也要去枕平卧8小时,以免腰穿后体位性或直立性头痛甚至促发脑疝。总之,对头痛儿童不能满足于用止痛药止痛,必须找到头痛的原因并病因治疗才能根除头痛。
下面介绍一组头痛的病例,以汲取有益的经验教训。
例1:男孩6岁,一次头伤后有间歇性头痛3个月,间歇者正常,近1月来发作频繁,发作时间延长,近1周有喷射式(projectile)呕吐5次,主要发生在清晨,与进食无关。病后一直不发热。体检神清,步态不稳,右侧眼球不能外展,颈有压力,右侧病理反射阳性。眼底轻度视乳头水肿。脑电图右侧电压普遍高于左侧。脑CT第4脑室右外上有一2×3cm2不规则密度阴影,第3脑室和侧脑室有中度梗阻性脑积水征。入院后否定脑外伤而诊断为脑肿瘤,转脑外科手术,最后诊断小脑蚓部接近第4脑室髓帆处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术后有作局部放疗。
例2:男孩5岁,有间歇性前额头痛2个月,惊厥2次而入院,体检无神经局部体征,但左胸前上部和右侧阴囊处各摸到1个皮下结节(2×1cm2),能活动,2天后发现有移位。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L,肺吸虫皮试++),血清ELISA亦阳性,结合有在疫区吃烧螃解史,诊断为肺吸虫病。四川所见卫氏肺吸虫感染因肺吸虫常不能发展至成虫阶段而停留于幼虫阶段,经常在体内移形,引起肝大、肝损害以及皮下游走性结节等,其活检多为嗜酸性肉芽肿。偶尔侵入阴囊和颅内,卫氏肺吸虫幼虫可沿颈动脉或静脉周围疏松组织,经颈外动脉孔或破裂孔进入颅中凹,使附近的颞、枕叶或脑干发生出血或嗜酸性肉芽肿形成,从而引起头痛、癫痫发作、共济失调等中枢神经症状,脑脊液中还可能发现嗜酸性粒细胞,这类病例可称为脑型肺吸虫病,我院曾见余例。
例3:12岁女童,因剧烈头痛2周而入院,体格发育正常,乳房已发育,心肺腹无异常,眼底视乳头轻度水肿。为排除脑肿瘤而作脑CT,结果无异常发现。带止痛药出院观察,次月来月经初潮,仍头痛但程度有减轻,月经干净后头痛消失,以后每逢月经来潮前反复有头痛现象,一连数年,服布洛芬有效,且经痛亦减轻。诊断为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syndrome)和偏头痛。近10年来由于女童营养的改善和社会开放的影响,月经初潮有提前的倾向,平均12.5岁,个别提前至10岁。建议生理卫生课从初中一年级提前到小学六年级,并加强青春期性教育。
例4:8岁男童,有反复头痛1年,近2月间有发作性咀嚼动作、流涎及喉头发声,以夜间发作居多,次日睡醒后能正常上学,学习成绩优良。第1次脑电图仅普遍慢波化,1月后复查发现中央、颞区有多灶性棘慢波发放、给予德巴金口服1年症状全部消失,追纵到11岁,无复发。排除头痛性癫痫诊断,而诊断为良性中央、颞区棘波灶性癫痫。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