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治

2016-12-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羊肝片吸虫病是目前危害养羊业最为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是肝片吸虫寄生于羊肝脏胆管内引起的慢性或急性肝炎和胆管炎症,同时,伴发全身性中毒症状及营养障碍等。

1流行特点

本病流行与环境及季节变化有关,如,温度、水源、淡水螺繁殖等,羊如果放牧在河川、溪流、低洼、潮湿地、沼泽地带时,感染率高。在每年的多雨季节及年份,淡水螺骤增时,流行严重。北方在每年8~9月份流行,南方在每年在9~11月流行,家畜中,羊感染最为严重。

2临床症状

急性型:初期发热、衰竭、疲劳,离群;叩诊肝区半浊音界扩大,压痛明显;很快出现贫血、黏膜苍白、红细胞及血红素显著降低等症状,严重者多在几天内死亡。多发生于夏末秋初,是因在短时间内遭受严重感染所致。

慢性型:消瘦,贫血,黏膜苍白,食欲不振,异嗜,被毛粗乱无光泽、且易脱落,步行缓慢;眼睑、胸下、腹下出现水肿;便秘与下痢交替发生;肝脏肿大。病情逐渐恶化,最后可因极度衰竭死亡。较多见于患病耐过急性期或轻度感染的患羊,冬季和春季一般为慢性发作。

3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急性肝炎和大出血后的贫血变化,肝肿大,包膜有纤维素沉积,常见有2~5mm长的暗红色虫道,内有凝固的血液和少量幼虫;腹腔有血红色液体,呈现腹膜炎病变。慢性型病例主要呈慢性增生性肝炎和胆管炎变化,肝实质萎缩、褪色、变硬、边缘钝圆,小叶间结缔组织增生,胆管肥厚。扩张呈绳索样突出于肝表面;胆管内有磷酸钙和磷酸镁等盐类沉积,而使内膜粗糙,胆管内充满虫体和污浊稠厚棕褐色的黏性液体;胸膜腔及心包内积液。

4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病变,结合粪便中有无虫体或者是虫卵,可以做出诊断。

5治疗

三氯苯唑:剂量:10mg/kg体重,一次灌服,对于感染各个日龄阶段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溴酚磷:剂量:16mg/kg体重,一次灌服,几乎对所有的成虫和幼虫都有着很好的清灭工作。

硫双二氯酚:剂量:80~mg/kg,一次灌服,对于清灭成虫效果较好。

碘醚柳胺:剂量:7.5mg/kg体重,一次灌服,对于清灭成虫或者是6~12周内未成熟的肝片吸虫效果较好。

6预防措施

6.1定期驱虫

驱虫时间和次数严格参照地方具体情况及防治条件而定。如果选择1次驱虫,最好安排在秋末冬初进行;如果是选择2次驱虫,秋末冬初安排首次驱虫之后,可在第二年的春天再安排一次。

6.2加强饲养管理

养殖禽舍内粪便要定期组织清扫,及时进行堆积发酵,可有效利用生物热杀死虫卵。日常放牧严禁在沼泽及低洼处进行,因为此处多为囊蚴集中地,无形中增加了感染的几率。日常饮水最好选择自来水、井水或者是流动的河水,严禁使用被污染的水源,保证饮用水的清洁卫生,地方条件允许的可考虑采用轮牧的方式,这样可大大减少感染病原的几率。

6.3消灭中间宿主

肝片吸虫的中间宿主椎实螺以低洼潮湿地为主要聚居地。在本病流行地区,定期组织灭螺,以消灭中间宿主为目的,进行水土改造,破坏其生长环境,营造一个洁净的养殖环境。也可直接使用药物灭螺,常用药物有硫酸铜溶液(药用剂量为20mg/L)或者是用血防67(药用剂量为2.5mg/L)对椎实螺浸杀或者是喷杀效果更好。

长按







































浠庤緧瀛﹀埌娉ユ按鍖犱粠璁拌呭埌鍟嗕汉闈犱竴鐙犳嫑
浠庤緧瀛﹀埌娉ユ按鍖犱粠璁拌呭埌鍟嗕汉闈犱竴鐙犳嫑

转载请注明:
http://www.cnygtex.com/nxcbzz/17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