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与广中医到底有着怎样的渊源
2016-12-1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当小编看到昨晚屠呦呦获得若贝尔奖的新闻的时候,我突然就想起了我班曾经一位任课教授说过“其实青蒿素与我们广中医也有很大渊源。。。。”,于是我就带着好奇心,收集整理了有关新闻和报道。以下内容均来自网络整理综合:
新闻回顾:人民网斯德哥尔摩10月5日电(记者李玫忆刘仲华)瑞典诺贝尔医学奖评委会5日宣布,将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一半授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以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另一半授予美国科学家坎培尔和日本科学家Satoshimura,以表彰他们在疟疾研究方面的贡献。
首先我们应该恭喜屠呦呦,那么既然有人提出青蒿素与我们广中医也有渊源,到底是怎样的呢?
先看微博上的言论:
新浪名博医生哥波子的微博:
其他:
那么微博中反复提到的李国桥教授到底是谁?百度后给大家科普一下:
李国桥,男,年8月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市,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青蒿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名中医,国际知名疟疾防治专家。曾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热带医学研究所所长,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人大第八届代表。现任中华传染病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学会常委,广东省热带医学会副会长。曾任国家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疟疾专题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特邀委员,卫生部一、二届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热带病和寄生虫学分会常委,WHO西太平洋区域疟疾临时顾问。
学术成就:
是我国青蒿素类药临床研究主持人,《青蒿素抗疟研究》获国家发明二等奖,获求是基金《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青蒿素》,《抗疟新药青蒿琥酯》获国家发明三等奖,《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临床研究和推广应用》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抗药性恶性疟防治药物双氢青蒿素复方》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年首先证实青蒿素治疗恶性疟疾的速效低毒作用,通过延长疗程获得高治愈率;首先证明青蒿素类药对恶性疟原虫配子体的抑杀作用,揭示青蒿素类药有重要意义;首先提出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素类药不易产生抗药性的学术新见解;先后研制了5个青蒿素类复方,其中4个复方获得发明专利。
主持脑型疟救治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提出恶性疟原虫每裂殖周期引起二次发热的理论,脑型疟环状体期昏迷和大滋养体期昏迷及其不同预后的理论,以及皮内血片诊断法;用这些理论指导脑型疟的救治,显著降低病死率,共治疗例,治愈率92.8%,病死率7.2%。
关于恶性疟热型的解释、图解被收入WHO专家合编的《疟疾学》中;皮内血片法被载入英国牛津大学医学教科书;发表的学术论文成为国际上青蒿素类药物临床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其中一篇在英国《柳叶刀》杂志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被国际学术刊物引用多次。
至此,大家都对他有一定了解了吧!
最后看到李教授的采访报道:
青蒿素临床研究主持人李国桥:青蒿素是集体发明羊城晚报讯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5:30分,瑞典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大会宣布将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爱尔兰医学研究者坎贝尔、日本的大村智以及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治疗疟疾的开创性疗法和治疗蛔虫感染的新疗法。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获得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
屠呦呦为何能获诺奖?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年5月23日我国启动了抗疟新药研发,全国60多个单位的多名科研人员组成了抗疟新药研发大军,她与多位研究人员一道被召集加入“任务”。在此期间,屠呦呦受到古医书的启发,用乙醚低温提取青蒿素,实现了对疟原虫%的抑制,成为发现青蒿素的代表性人物。当时她年仅38岁,职称是助理研究员。
记者了解到,在多名科研人员中,广州中医药大学李国桥教授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在临床上证实了青蒿素的抗疟功效。
李国桥教授于年首先证实青蒿素治疗恶性疟疾的速效低毒作用,先后研制了5个青蒿素类复方,是我国青蒿素类药临床研究主持人。
李国桥教授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虽然青蒿素在我国是一个集体发明,但是屠呦呦教授却是青蒿素发明第一人,这一成就在国内也是被认可的。
据了解,屠呦呦初次提取的青蒿素在“探路试服”中出现了明显的心脏毒副作用,最终,由云南药物研究所改用汽油从当地的青蒿变种——大头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这种青蒿素在李国桥主持的临床试验中展示了极好的抗疟疗效。
年,屠呦呦先获得了有“诺贝尔风向标”之称的拉斯克奖,震动学界。“屠呦呦教授获得这项大奖我感到很高兴,这是中国人的骄傲!”李国桥教授说,他也填写了拉斯克奖的评审资料,表格最后一栏是你认为相同的研究领域中,谁应该获得此奖?“我毫不犹豫地填写了屠呦呦、罗泽渊。因为没有屠呦呦的工作,就没有我们接下来的研究。”
另外和大家分享一篇长微博,觉得说的不错:
以上分享,只是想你我共勉,别无它意。
最后祝:
中医加油!!!
广中医加油!!!
编辑整理:厚朴
消息来自网络整理综合,仅代表原作者个人看法。
为中医赏一个!
赞赏
人赞赏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家北京白癜风治疗哪家医院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