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易患病对策图解

2017-12-1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下面几张图,是儿科医生整理的关于手足口病、湿疹、水痘、窒息、发热抽搐等婴幼儿易患疾病的病因和处方,以及预防措施,值得每位家长收藏!

高烧惊厥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症,高烧惊厥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全身性或局限性肌群强直性和阵挛性抽搐。高烧惊厥多数伴有意识障碍。小儿惊厥发病率为成人的10倍,尤以婴幼儿多见。

小儿惊厥的原因可分为两类:按感染的有无,分为感染性(热性惊厥)及非感染性(无热惊厥)。按病变累及的部位分为颅内与颅外两类。

(一)感染性惊厥(热性惊厥)

1.颅内疾病病毒感染如病毒性脑炎、乙型脑炎。细菌感染如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脑脓肿、静脉窦血栓形成。霉菌感染如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等。寄生虫感染如脑囊虫病、脑型疟疾、脑型血吸虫病、脑型肺吸虫病、弓形虫病。

2.颅外疾病高热惊厥、中毒性脑病(重症肺炎、百日咳、中毒性痢疾、败血症为原发病),破伤风等。

(二)非感染性惊厥(无热惊厥)

1.颅内疾病颅脑损伤如产伤、脑外伤、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脑发育异常如先天性脑积水、脑血管畸形、头大(小)畸形、脑性瘫痪及神经皮肤综合征。颅内占位性疾病如脑肿瘤、脑囊肿。癫痫综合征如大发作、婴儿痉挛症。脑退行性病变如脱髓鞘性脑病、脑黄斑变性。

2.颅外疾病代谢性疾病如低血钙、低血糖、低血镁,低血钠、高血钠、维生素B1或B6缺乏症等。遗传代谢性病如糖原累积病、半乳糖血症、苯丙酮尿症、肝豆状核变性、粘多糖病。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脑病、尿毒症、心律紊乱、严重贫血、食物或药物及农药中毒等

小儿惊厥俗称抽风,是小儿最常见的急症之一。主要表现全身或局部的肌肉发生自己不能控制的收缩,同时可有意识障碍。引起小儿惊厥的原因很多。比较常见的是感染了细菌、病毒所致如上感,肺炎、百日咳、伤寒、痢疾等。这些疾病除可使小儿中毒而发生惊厥外,还因为其发高烧而引起惊厥,称热惊厥。这种惊厥多在发烧时发生,时间较短,惊厥停止人便清醒,且在一次发烧中很少发生两次以上惊厥。热退惊厥便停止。但可反复发作,一发烧便产生惊厥。这种惊厥多发生在六岁以内小儿。另外,颅内感染如大脑炎、脑膜炎、脑脓肿、脑内寄生虫病等,除发烧可引起惊厥外,因其病变发生脑内,大脑的有关部位受到刺激也可引起惊厥,有一些不发烧的疾病,如破伤风,癫痫,脑外伤,脑肿癌,低血钙,低血糖,维生素D缺乏所致的佝偻病等,也会引起惊厥。

高烧惊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状况(Medicalcondition),在6个月至6周岁的婴幼儿中,约有3%会在发烧或体温较高时会产生的一种抽搐现象。

(注:医生也提到高烧惊厥是一种遗传,牛牛爸小时候就有。)

症状

当正常的大脑活动受到干扰时,会产生高烧惊厥。发生高烧惊厥时往往没有前兆。在高烧惊厥期间,孩子可能会有如下反应:

·身体变得僵硬或瘫软

·处于无意识状态或无法认识周围环境

·身体抽搐

·呼吸困难

医疗措施

儿童高烧惊厥可能无需采取任何医疗措施就能自动停止。如果惊厥在5分钟内没有停止,则应迅速将患儿交由医生治疗。尽管高烧往往是由病毒感染引发的,医生仍需对患儿进行检查,有时还要作血液测试才能找出高烧的真正原因。

复发

高烧惊厥复发。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第二次惊厥的机率逐年降低。6周岁以上的儿童发生高烧惊厥的机率就很小了。

宝宝发生热性惊厥了怎么办?

1.一旦发现宝宝抽搐了,作为大人,首先一定要保持镇定,这点很重要。

2.立即将宝宝平躺轻放在地面或床上,移开周围的危险品如硬物,以免抽搐时撞伤孩子。

3.把宝宝的头偏向一侧,避免抽搐时呕吐物误吸如入气道造成窒息。

4.无需按压人中,因为按压人中并没有缓解抽搐的作用。反而部分家长用力过度,会造成宝宝人中位置的皮肤损伤,从而加重孩子的痛苦。孩子牙关紧闭,也无需刻意把毛巾或其他东西放置在他口中。

5.如果抽搐时间大于5分钟,需拨打急救电话()。

6.抽搐缓解后,医院,让医生进行评估。

高热抽搐可以预防吗?

目前没有太好的方法进行预防。而且,大多数的高热惊厥都是良性抽搐,不会“抽傻”孩子,所以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如果既往有热性惊厥的病史,发热时可积极行物理降温;当体温大于38.0℃时可使用退热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但其实也有研究表明,即使发热早期使用退热药也不能防止抽搐,只能缓解宝宝的不适感。

如果是复杂型的高热惊厥,则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镇静药或抗癫痫药进行预防。如果孩子6-7岁以后仍发生高热惊厥,很大可能是癫痫病。

请照顾好你的宝宝,让宝宝健康舒适地度过炎炎夏日。

赞赏

长按







































哪里治白癜风病
白癜风治疗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cnygtex.com/nxcbby/60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