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扩散绵阳曾大量出现女子误食了这种
2018-7-1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天气这么热
去大排档来盘烧烤怎么样!
烤茄子、小龙虾、爆炒田螺......
口水都要流出来啦!
可是你知道吗?
这些东西也有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微博网友
郑一诺er发表微博,讲述了今年二月底蜜月旅行时误食福寿螺,导致寄生虫入侵脑部的恐怖经历。怀孕的她做了六次腰部穿刺,扎了近瓶水,吃了十几盒打虫药,因为药物和激素作用身体变形,被迫进行了药物人流。据这位女网友介绍说,
当时她去一家饭店吃饭,点了一份酱爆田螺
菜单上写的是田螺
后来生病后才知道那是福寿螺
吃完三四天后,开始头痛恶心
类似感冒症状,体温不是很高,37度上下
因为结婚忙,一直都觉得是自己累的
后来腿疼不能走路
去医院抽血检查显示细菌感染!
确诊报告
做了腰椎穿刺抽脑脊液,结果显示颅压高,颅内感染,其实是寄生虫入侵脑部。然后开始治疗,吃打虫药,扎激素,折磨人,到最后不得不把孩子打掉流产。
吃个田螺,自己受了罪孩子还被流掉了
这妹子得有多大心理阴影啊
不过幸好没有生命危险!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
7月份小绵就曾报道过
绵阳芙蓉溪流域出现福寿螺,千万别碰!严重时可致死亡!
??
近日有市民反映
在游仙区新桥镇芙蓉溪流域
出现大量疑似福寿螺物种
7月13日,在新桥镇胜黎路路口处的河滩周围,记者看到附近植物的茎秆上、村民种植的玉米茎秆上布满了福寿螺产的粉红色、椭圆形的卵块;河中也分布着密密麻麻的各种螺类生物,这些螺类大小不一,大的直径有2到4cm,小的有0.5cm。
记者沿芙蓉溪一路上行,在很多地方都发现了这些螺类及粉红色卵块。主要分布在溪流中水流平缓的地方,在靠近芙蓉溪的一些农田中,也有这些螺类存在的痕迹。一些螺吸附在水稻秸秆上,缓慢爬过,留下啃食过的白色痕迹。
据市农业局水产科水产专家介绍,这种螺和粉红色卵块就是福寿螺及其卵块。
福寿螺危害大,影响农业生产
据水产专家刘勇介绍,福寿螺是一种入侵物种,对植物有较强破坏性。福寿螺原产自亚马逊流域,早期作为食用螺被引入我国,其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强,迅速在我国南方河流扩散。福寿螺一般栖息在溪流、池塘、水田中,虽然是水生物种,但它可以在干旱季节埋藏在湿润的泥土中度过6至8个月,一旦发洪水或灌溉时,它又能活跃起来。
福寿螺食量极大,以植物为主食,还能刮食藻类,主要危害水稻、蔬菜等作物,能造成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福寿螺的排泄物会污染水体。除威胁入侵地的水生贝类、水生植物和破坏食物链构成外,福寿螺也是卷棘口吸虫、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
一只福寿螺含有寄生虫多达数千条!食用未煮熟的螺肉,极易导致人体患上严重的寄生虫病。会引起人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与脑膜脑炎,引起头痛、头晕、发热、颈部僵硬、面神经瘫痪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瘫痪、嗜睡、昏迷等,甚至死亡。
同时
昨日有网友在微博爆料
在成都宽窄巷子买的“田螺”被确认为是福寿螺!
??
近日,又有一位网友
Vickie-LIANG在成都宽窄巷子买的“田螺”也被确认为是福寿螺!7月22日,网友
Vickie-LIANG和男朋友来成都宽窄巷子旅游,在地铁口附近一家小吃店买了份“田螺”。“我只吃了一个,就觉得很恶心没有再吃,但是男友都吃完了。”她说,第二天就出现低烧的症状,起先还以为是普通感冒就没在意,直到看到“孕妇在大理吃福寿螺后疑似感染寄生虫”帖子后,开始担心自己是否也吃到了这种螺。
网友在微博上发帖,
成都服务第一时间介入调查。随后,经相关水产专家鉴定
这些商贩售卖的“田螺”,其实就是福寿螺冒充的
目前,成都市食药监局已介入调查。
那么,
田螺与福寿螺究竟有什么区别?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水产所所长李良玉介绍,福寿螺的特点很好辨别,颜色大多是青黄色偏黄,尾巴较短,“图片中的螺丝,符合福寿螺的特点,可以确定就是福寿螺。”
他说,成都以前没有这种螺丝的,都是因为好吃嘴儿的缘故,从其它地方把这种螺丝带到了这里,“但后来,很多人觉得这种螺丝,肉质口感一般,餐饮上便很少将它作为食材了。”
同时,李良玉提醒广大市民,由于福寿螺一般生在淡水河流中,身上难免会夹带寄生虫,“在食用时,请务必要进行高温消毒。”
一只福寿螺可藏寄生虫条,曾引发人体感染寄生虫致死病例而被多地禁售,但因价格低,仍有黑心商家用福寿螺冒充田螺!区分:田螺口小尾巴尖,福寿螺外表光滑,转发提醒!
看到这些,你还敢吃么?
这些食物千万别生吃,小心体内长虫子!
领导说了!
您点一个,
小绵的工资就涨五毛!
涨了就来发红包!
可能......你会对它们感兴趣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