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干货高段位的人都会ldquo全脑

2021-5-1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以前常听说,理科生理性,左脑更发达;文科生感性,右脑更发达。实际上,那些极致的产品和艺术,往往是左右脑协同使用的产物。今天麦子就要跟大家分享「全脑思维」这个概念,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来突破自己,达到更高的段位。

张鹏

来源

张良计(ID:zhang_liangj)

下面这张图是奔驰的广告,今天我想聊聊这张图的内容。

心理学上将我们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两个区域。

它们分别代表了两种认知思考的能力:逻辑和创造。

比如,当我在超市买菜的时候,看到一颗白菜2块钱,三颗白菜5块钱,脑子里就开始计算买7颗白菜应该付多少钱。

这时,是左脑在发挥作用。它掌管逻辑,计算,分析。

可当我走到博物馆里,看到墙上展出一幅莫奈的《日出》,脑海里顿时浮现出:

晨雾笼罩的港口,

若隐若现的小船,

还有远处依稀可见的吊车,

想到一天的劳作即将开始,

人们纷纷奔向了工作岗位,

此时仿佛还听到了远方工厂的汽笛声...

这时,是右脑在发挥作用。它掌管感知,想象,创造。

莫奈《日出印象》

左脑和右脑之间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一脉相承的。

越是高段位的人,越能把左右脑综合运用到极致平衡。这样创造出来的东西,既蕴含了严谨的逻辑,又充满了艺术的美感。例如:

莫扎特的音乐严格遵守了逻辑思维。如果将他的乐谱拆解开,会发现旋律和高潮的分布非常有数学规律;

电影《盗梦空间》讲述了一个逻辑上的递归嵌套问题。影片里梦中梦的设定和IT编程中的递归算法非常类似;

游戏《纪念碑谷》中大量运用了数学上的「彭罗斯三角形」,这种利用参照物不同而产生的视觉差被广泛运用在绘画和街头艺术的创作中。

音乐,电影,游戏...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艺术形式,其内核都有一套严密完整的逻辑思维蕴含其中。

我们不能说这些伟大的艺术创作,完全依靠了右脑的创意,而摒弃了左脑的逻辑。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这个道理在职场上同样适用。

就好像我们上大学时会分文理科一样,职场上同样有左脑工作和右脑工作。

那些需要进行复杂的数字运算、建模分析的行业,例如金融,保险精算,战略咨询等,就属于左脑工作;

而那些需要灵感和创意的行业,例如广告,视觉设计,产品开发等,就属于右脑工作。

想要在职场上实现个人价值的大幅提升,就要善于平衡左右脑的综合运用,不能发生「偏科」。

无论是哪种工作岗位,你既要学会做科学家,也要能够做艺术家。这就是今天我要重点讲的:

全脑思维。

它是一种高效的思考分析及输出表达的过程。全脑思维要求我们充分调动起左右脑各自的优势,做到:

●凡是晦涩的东西,学会用生动的方式去表达;

●凡是创意的东西,必须有严谨的逻辑做支撑。

这是一项顶级稀缺的职场能力。大多数人若能把其中一项掌握熟练,就已经能取得很不错的成就。但如果能把两者做到兼得,那一定是前途无量。

那么如何去锻炼全脑思维呢?今天分享3个方法,希望能给各位带来一些启示。

1

刻意练习,用两种视角解读日常问题

所谓两种视角,即左脑视角和右脑视角。

对待同一个问题,我们既要学会严谨辩证地去看待,也要学会放飞自我地去看待。

例如早上上班时,百无聊赖的我在等红灯,前面的车大排长队。这时我估算了一下剩下路程中:

还有几个红灯需要等待

每个红灯大概会花费多久时间

那么我就能计算出到达公司是几点钟。

此时,我开启的是左脑视角(如下图):

而当我看到眼前堵车的情形,不禁心里开始抱怨,同时联想起以前和朋友去国外旅行。

那时我们在一望无际的高速公路上任意驰骋,欣赏着远方的蓝天白云,空气里都弥漫着自由的气息,哪像现在这样困在车水马龙里。

此时,我开启的是右脑视角(如下图):

你看,等红灯的短短几分钟,就能完成两种视角的切换。这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练习。

实际上,很多事物我们都能这样切换视角去看待。这么做往往能带给我们意料不到的思路与灵感。

比如一个做数据分析的人,面对一份汽车市场调研报告可能会解读出:

「5-15万价格区间的汽车搜索指数最高,其中国产车品牌被搜索最多(70%);

在15-20万的价格区间,日韩系汽车占据了主流(65%);

进入20万以上的区间,则是欧美及德系车的天下(80%);」

这很正确,但很无聊。

可当我们开启右脑视角来解读时,就会变得非常有趣,例如:

「国产车依然是性价比的最佳代表,在低价格区间里深受经济适用型消费者的喜爱。

在他们的生活中,汽车的角色是「交通运输工具」;进入中档价格区间开始,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有了增长,随着生活质量的升级对汽车的诉求也开始发生变化,向更高一级的“出行伴侣”迈进...」

这就是基于现有数据,发挥的合理想象。当然,以上这段结论需要更多的逻辑信息作支撑,但这却补足了左脑视角的短板,即创造和启发。

左脑视角,

转载请注明:
http://www.cnygtex.com/nxcbys/110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