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刺激到大脑的,皆成为教育
2021-5-1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北京中科白殿医院官网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环境和氛围所形成的无形的教育,远远大过于人类对孩子们做出的有意识的、有形的教育。这正是老子所说的:“行不言之教”的精髓所在。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一个人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所产生出来的真正意义,在于帮助一个人终身都在自主学习,不断地认识自己,认识这个世界,一生都在追求更好的自己。如果一个社会的教育体系并没有把孩子们,送入这种终身都在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人生轨道上去,意味着这是一种失败的教育体系。其实,教育的本质本身就是一个人的自我教育。从人类大脑的源头上去探究,从人类学习某种东西的原理和机理上去探究,所谓“教育”这个词的真实语境,不过是人的感官受到外来环境的某种刺激,引起大脑的各种思维活动,由此转化为主动或是被动获得的各种知识、经验和能力,这种过程被人类称之为:“学习”。所以,任何学习都是受到某种刺激之后的自我教育型的学习。所以,环境对于一个大脑的任何一种刺激,都会促成一个人的自我教育。所以,真实的教育无所不在,并不是我们以为的“教育”才是教育。但凡孩子接触到的一切,皆构成教育。所以,教育的内容也好,教授的方法也好;家庭教育也好,学校教育也好,社会教育也罢,不过都是在给人的大脑,创造出某种刺激,由各种各样的刺激综合在一起,营造出来的一种持续的氛围和环境。一个社会的教育体系,最终落实到具体的影响力上就表现为一种氛围和环境,整体的氛围和环境造就出符合这种氛围和环境的人群,能够逆环境和氛围的,肯定是极少数人,这正是环境造就人不争的事实。一个家庭必然有一个家庭的氛围和环境,这就是这个家的家庭教育。一个学校必然有一个学校的氛围和环境,这就是学校教育。一个社会,必然有这个社会的氛围和环境,这就是社会教育。教育的因果循环,并不在于教育者在某个片段具体说了什么和教授了什么,在于所形成的整体的氛围和环境到底是什么。人生不是只有一个阶段,或是一些光鲜亮丽的片段,人生是一个整体,所对应的也是教育的整体环境和氛围。环境和氛围无所不在,教育无所不在,所引起的孩子们的自我教育无所不在。环境和氛围所形成的无形的教育,远远大过于人类对孩子们做出的有意识的、有形的教育。这正是老子所说的:“行不言之教”的精髓所在。一个人的成功和幸福,究竟需要通过自我教育获得一些什么样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所对应的,一定是这个人所处的社会和家庭环境,是否提供了这样的学习氛围。我们可以先看一看,一个人的成功和幸福,需要他在哪些方面进行终身学习,拥有哪些方面的知识、经验和能力。首先,人需要让自己拥有强大、鲜活的生命力;人需要让自己拥有爱的能力;人需要拥有认识自己,理解别人,理解这个世界的能力;人需要强大的专注力;人需要欣赏力和好奇心;人需要有对自己的觉察力,不断地反省自己,以让自己获得独立和完整;人需要有管理自己负面情绪的能力;人需要投入和真诚的能力;最后,人需要有审美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各种阅读者可以自己审视一下,当今的社会,现在的学校,以及自己的家庭。是否可以给以上这些能力,提供所对应的环境和氛围。父母和老师,是否用自身的言行,构成了这样的氛围和环境。举一个例子:家庭教育最应该向孩子传递的,是作为一个人应该具备怎样的生命状态,所对应的,是这个家庭是否营造出、创造出鲜活的生命力的环境和氛围。极具生命力的人生状态是无法言传的,只能是父母的身教。看看现在有几个家庭,可以站出来说自己的家庭充满了活力。别说一个家庭的活力了,现在多数家庭的家庭氛围,反其道而行之,成为负面情绪的温床,焦虑、抑郁的发源地。当家成了伤心地,全世界都是伤心地。为人父母的,一生的生命状态,是影响孩子最大的家庭教育。如果一个家庭没有终身学习的环境和氛围,会培养出一个喜欢学习的孩子,这个,我想无人会去相信。可是,自己都不学习的父母,偏偏整天都在斥责自己的孩子不专心学习。一个经常愤怒的父亲,一个常常流泪的母亲,对孩子来说,没有比这更强的大脑刺激。越来越能看见因果循环在人身上的体现。再举一个例子:如果你想娶一个女子,你想知道你未来的家庭生活是怎样的,那么你可以把自己父母现在的生活状态,与女子父母的生活状态合并起来,就能构成你二十年之后的家庭生活状态,八九不离十。甚至你可以去观察一下女子的母亲,看看自己到底愿不愿意到了四五十岁的时候,和这样的一个女人生活在一起。你现在眼前的这个女子,四五十岁之后就是她母亲的样子,八九不离十。少数人可以摆脱这样的命运,你得去想一想,自己和眼前的这个女子,是否会成为那种可以摆脱命运的少数人,怎样才能成为这样子的少数人。同理,一个女子想要嫁给一个男人,便可以去看看他的父亲和母亲。也许有人会说我上面所述太极端了。古曰:“龙生九子,各子都不同。”古也曰:“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儿打地洞。”两者之间,不过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兄弟姐妹,不要去看某个人生的片段和阶段,要从整个人生去看,要从人身上的习性上去看,要从最后怎么老去,怎么死去去看。我自己也三兄妹,现在看确实不一样了,如果不是因为自己彻底摆脱了自己的命运,恐怕到后来,区别并不会是太大。比如,虽然我的父亲曾经是空军飞行员,母亲是一位大学生,但在我的印象里,我的父母是不看书的,父母家里一本书都找不到,印象特别深的事是,自己有上卫生间翻看点什么杂志报刊的习惯(那时候没有手机),回家父母家里,去卫生间时,唯一可以翻看的就是父母订阅的电视报。正是这样子,我大概有二十年左右的人生时间,是一本书都未读的。姐姐和哥哥,是从不阅读的。自己现在才知道,没有阅读习惯的人生,陷入困境和平庸,恐怕是必然的结局。还好,我们这一代人的家庭教育,父母是任其自由成长的,有意识、主动的塑造几乎没有。我记得我父亲对我说过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是龙你就上天,是虫你就下地。”一语成谶!事实之所以成为事实,离不开的是光阴的故事。我们的下一代,将怎样超越我们这一代,或是堕落于我们这一代,拭目以待。从整体上去看当今这个世界的环境和氛围,接下来的一代人会成为怎样的一代人,其实,清晰可见。想一想自己也曾带给孩子诸多不好的影响,其实又挺无可奈何的,这是每个人的命运,接纳一切是改变这一切的前提。这样的领悟让我更明白现在还有机会去做好自己,去重新完善自己,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人,这也正是一个人觉醒的意义。与这个世界的环境和氛围相比,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做好自己,又留下了这么多记录自己怎样进行自我教育的文字,至少可以在孩子们长大之后,彷徨痛苦之际,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之时,可以在他们身边就能看见一个可以参考的榜样,阅读到清晰的自我教育的人生逻辑,剩下的一切都交还给天。点击??直接购买《半山文集》或者长按??,可前往当当网